遜克縣克林鎮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和先進的養殖技術,按照“養殖好品種、確保好品質、打造好品牌”的發展思路,突出“綠色、天然、安全、可口”特點,培育優質“漂流鵝”品牌,讓克林鎮“好山好水出好鵝,唱響鄉村振興歌”。
克林鎮地處庫爾濱河中上游右岸,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是發展“漂流鵝”的天然沃野。該鎮推行“一村一品”后,千山村黨支部書記劉宏鵬帶領村民借助產業“東風”,在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的資金支持下成立了養殖公司,建設了“漂流鵝”養殖基地,結束了農戶“小”“散”“亂”的養殖模式,逐步向工廠化、規模化、集約化邁進,實現了村集體和農戶互利共贏。

圖為在養殖基地鵝舍中茁壯成長的“漂流鵝”
千山村周邊林地資源豐富,擁有草地200公頃,水域面積64.77畝,養殖大鵝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之大鵝是東北地區極具特色的家常美食,市場需求量大,深受養殖戶喜愛。今年,千山村引進了3300只大三花鵝雛,在鎮班子和村“兩委”的研究下,探索“30畝玉米地+20公頃草地+1000平方米棚舍+水面”的養殖方式,大力發展“鵝吃地中草、草肥地上鵝、鵝壯地中苗”的“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立體養殖模式,實現種植業與畜牧業完美融合。同時,充分發揮黨支部主導、黨員示范先行、群眾普遍參與、經合組織帶動的方式進行運營,通過認養一只鵝,發展電商合作及餐飲企業訂購等多種方式開展營銷。目前,養足了120天的“漂流鵝”已全部出欄,均重10斤,已銷往吉林、廣東等地,預計增收30余萬元,帶動養殖戶6戶,戶均增收1.13萬元,實現村集體收入突破20萬元。千山村漂流鵝場飼養員尹淑蓮說道:“‘漂流鵝’養殖不僅帶動了村集體收入,同時為我們提供了就業崗位,看到今年的收成,使我更有干勁,同時也找到了自身價值,明年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
克林鎮黨委書記劉冰介紹說:“下一步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探索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弄潮鵝’帶領群眾唱響鄉村振興的‘致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