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親友圈主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滿意再補
亭一中國的名亭樓閣中,風波亭是排不上座次的
監獄看起來不方便,也沒啥美感可言
在騰王閣、醉翁亭、黃鶴樓、岳陽樓中走走,或沉醉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渾然;或醉態于山水之間,醉意超然于酒外;或若李白一樣感喟“眼前美景道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或瞻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風范……心靈的喜好總能遇到知音的垂青
風波亭不一樣了,臨安的美景群中,風波亭沒有入圍
臨安即現在的杭州
世人盛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有名著呢!風波亭難得美起來的,并不引人注目
我沒有到過杭州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由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代朝廷對此有這么多好感,乃至著迷,很好玩的吧
風波亭卻只示人一份遺憾,一種莫名其妙的漠然
就是在這片風景中凸顯出來,有點鶴立雞群的意味,也太突兀了
也許我是法律工作者吧!風波亭在我眼中才算得上真正的中國官方標志性建筑
這樣想也罷了
一日忽遇一友問及
“你到過風波亭沒有?”“——沒有
”友人沉了一會兒
“那地方怕已不在了吧!”,相視無語,友人又語“風波亭還在吧?”我無語
二1141年(紹興11年)12月
中國南宋朝野為之傾心關注的一個小亭——風波亭
其間劍拔駑張,血雨腥風,哀號遍傳,淚洗臨安
當朝宰相秦檜絕美的書法字體“岳飛死了”,雖了斷一句俗話“人死了,一了百了”
偏偏卻有了一些良知或者可以被人隨意命名的狂悖,還要奔走于大理寺、皇宮、大街小巷
要討個說法
要答復的是一些平民,其中也有一些高官,當然相對于皇帝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這群人只能統稱為平民了
因為他們要最高統治者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回復啊!秦檜說了:“莫須有”
秦檜說得傲然極了
三個字“莫須有”比起全國老百姓的呼聲,“一言九鼎”與“不如放個屁了”,天壤之別,就這么現實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何況人們已經習慣了幾千年了
一群虱子掀翻被子實在是一種向往罷了
三個人物,一個皇帝,一個當權宰相,一個是岳飛,誰的份量重,明擺著
明擺著的還有許多可意會不能言說的東西
狂風怒吼,卷起千堆雪,岳飛《滿江紅》中的悲壯場面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空悲切
驚鴻一現,竇娥冤式的自然場景未現,人心卻嘩然……秦檜的構想轉彎了,趙構的思緒混亂了
辦法還是有的
中國歷代王朝的伎倆重演了,既便是最無能最腐巧的王朝主宰者在這一方面還是精明著也殺生著呢!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大理卿薛仁輔說岳飛無罪,被秦檜干將萬俟
有個擺書報攤的女人,她是3年里一直和我關系密切的村民
我甚至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可是我無法忘記她的善良和友好
因為常常寫一些零碎東西投寄給當地報紙,人家又不寄樣報,這樣作品刊出來了也無從得知,惟一的辦法就是注意著自己買,但若將每天的報紙都買下來,又是我的經濟狀況所不允許的
于是便同她商量好了:刊有我的作品的報紙我才買,平時則可以任意翻看
3年來我們一直合作得很好,她用她的寬容保護了一個沒落詩人的自尊
別說什么童稚,老練然而是薄弱的托辭
說走就走的游覽,不屈不撓的戀情,所謂老練的人,向往不來
某君就在屋子里
生著炭火,是黑得發亮的、硬而干脆的青崗炭
木炭盡力燃燒,冒出藍紫色的火焰
火盆里
有時木炭發出噼哩啪啦的聲響,接二連三地炸出一連串閃爍四射的火星,讓人不安
即老夫子言,至簡大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虛極靜篤,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器小易滿,海納百川,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也唯有那些淺陋的人,或可,才想事事,都求得人理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