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和貧瘠的土地,都是農人不可割舍的物化于生命里的一部分
土地是生活的源泉,在土地里,他們作著刨出金子的夢
這個夢使他們早起晚歸的在土地上面艱苦勞作
麥子、玉米、高粱、大豆,一季又一季的莊稼充盈在夢中,變得沉甸甸的
秋天,他們把這些莊稼攬在懷里,感受濃濃地芬芳,這些莊稼同樣使他們沉醉
喝酒是農人慶祝豐收的唯一的方式
這時候他們會精心地炒幾個農家小菜,甚至會宰一只雞,然后把老酒溫熱
酒里面包含了太多的辛勞,里面有他們耕地、播種、施肥、收獲的種種影子,他們一飲而盡,這一切便消失了
他們獲得了一種新生的力量
龍珠四周靜默的青山,那種無私奉獻,給我這清貧的教師生活注入向上的激素
在那里我給學生們辦《紙鄉》的油印刊物,組織春游征文,定期出版豐富多彩的黑板報……盡管金錢的誘惑讓我心理極不平衡,但我不能因為追求金錢的原因,白白揮霍浪費掉我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更不能誤人子弟
一個多世紀后,由大理人重鑄的建極大鐘重新在1997年7月1日香港百年回歸之時撞響,成為中華強盛的洪鐘大呂之聲
重鑄的南詔建極大鐘由清代拓片資料設計,鐘體上層飾波羅密圖案,下層飾六幅天王像
鐘高3.86米,口徑2.138米重達16.295噸,為1840年以來我國所鑄造的第一大鐘,中國現存大鐘中的第四位
登鐘樓望如詩如畫的蒼洱,不由得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聽鐘鳴之音,聲振四野,倒流時光
歷史一脈相承一直延進到今天的祥和與安寧中
在三塔和建極大鐘之間,一尊總高為12.6米的觀音慈祥地凝視著人間
這也是一尊千年后復活、而在大理人心中永遠活著的神祗雨銅觀音
雨銅觀音像原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公元899年
據說一位高僧發下宏愿要鑄此像,四處化緣也無法籌集夠鑄像用的銅材
但他的虔誠最終感動了上蒼,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崇圣寺中下了一夜的銅雨,僧侶們在驚喜中用一地的銅屑鑄成了這別具一格的神祗雨銅觀音像
在大理地區,對觀音的尊崇,已遠遠超過了佛
觀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形態美麗無比的阿嵯耶觀音,雨銅觀音屬于這個類別
并且大理出土文物中最多的也為觀音像,其種類達33種之多,三塔共清理出各種菩薩像78尊,觀音像即達58尊
這也難怪,在傳說中,大理就是觀音降魔后開辟出來的
拉卜楞寺以六大扎倉最為著名
扎倉,藏語意為學院
六大扎倉即六大佛學院:修顯宗的聞思學院,修密宗的續部上學院、續部下學院,修天文的時輪學院,修醫藥的醫藥學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剛學院
其中,聞思學院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
前殿供藏王松贊干布像;正殿懸“慧覺寺”匾額,為清乾隆帝敕賜
正殿11開間,寬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時念經
殿內掛著各色彩幡,燃酥油燈百余盞,香煙繚繞,一派佛國氣象
寺中還有兩座講經壇以及藏經樓、印經院,珍藏文物數萬件,藏文經典6萬余冊
丟坑玩耍,只有有兩部分就不妨玩
先在地上挖一個直徑約一尺,深度約五寸的小圓坑,在離圓坑約三十步的場合畫一起線
各自揀一塊小石子,站在小圓坑反面,將石頭丟在線除外,沒有過線的,就徑直算輸
即使都過了線,就由丟得遠的人先投,誰先將小石子投在小圓坑里就算贏,輸者的處治是圍著小圓坑爬三圈
若不想在地上爬圈,就必需唱一首歌
這種玩耍,對參加比賽者來說,本領、悟性缺一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