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鎮根據中央、市委、區委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鑒于當前疫情嚴峻與復雜的形勢,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必須按照長遠性、系統性、實效性的要求,聚焦短板、缺口兩個環節,強化充實、對沖思維,固本清源、攻堅克難,確保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和經濟社會任務的全面完成。
一、善于在抗擊與防控中補短板
當前疫情防控呈現向好的態勢,客觀上是中央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的結果。在此過程中,既有成功經驗,也有不少短板。下階段,可按照中風險要求,繼續做好疫情有序防控,同時,必須緊緊圍繞短板,對現有的治理機制進一步充實,鞏固疫情防控的成果,形成長效常態體系。
1、補好統一指揮與體系完善的短板。這次疫情防控中的基層指揮體系實現了從手忙腳亂到有條不紊的轉化,是認識變革的過程,也是短板攻堅的軌跡,更是實踐變革的結果。成效是體現了,但如何將此轉化長效,并遷移到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仍需我們在疫情期間加以探索、完善。對此,我們必須深化形成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指導意見,建立完善指揮體系、工作體系、標準體系、督查體系、考核體系、保障體系等六項體系建設,根據區域內一級、二級、三級響應要求,形成有效閉環管理體系,實現公共事件常態、長效、實效的響應運作。
2、補好社會動員與群眾參與的短板。疫情向好的背后,是把群眾發動起來,把企業主體作用釋放出來,是這次聯防聯控不可忽視的因素。下一步,需認真總結本次疫情防控中充分運用動員機制所產生的成果,著力探索移植的路徑,圍繞公共主體怎么發動、社會主體怎么參與等關鍵環節,按照公益類、慈善類、治理類等活動的不同標準,建立差異化動員、激勵機制,形成華新鎮社會發動體系的指導意見。
3、補好網格化構建與主體能動的短板。構建網格化平臺是上海社會治理的創新,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這是在體制內循環,顯得勢單力薄,又顯得“管”多“治”少,特別是體制外尚未做到應用盡用,而且體制外數量又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何將體制外各類主體納入網格管理互動運轉,是一篇值得研究和探討的文章。只有為我所用,才能釋放社會最大的能量。下一步將重點把域內房東、企業等主體納入網格化,實施有效全流程動態治理。
二、勇于在復工與發展中補缺口
疫情帶來的各種經濟社會運行壓力已逐步顯現,如部分企業遇到需求不足、員工不到位、供應鏈斷裂等生存風險,已在一定程度影響今年的經濟目標任務完成,形成了一定的缺口。又如,本地就業缺口帶來外來人口來滬就業的困難。這些缺口需要及早研究,及早對沖,及早采取措施,方能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
1、填好稅收征收缺口。這次疫情對我鎮上半年稅收征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將會減少不少于3成,而對這樣大的缺口,怎么辦?一是存量挖潛。充分利用疫情間隙,全面梳理全鎮企業現狀,一方面,從優質企業中進一步挖增量,特別是快遞企業受疫情可能帶來周期性增長的趨勢,提前策劃,上緊發條,開足馬力,擴大快遞行業的邊際效應,實現新的增長;另一方面,鼓勵中小企業,充分利用疫情期間惠企政策,對表供給鏈,加大技術改造和創新,力爭創造邊際報酬遞增的新奇跡。二是增量求破。上半年,由于受疫情影響,企業的所得稅和增值稅下行壓力非常大,必須從增量上做文章、求突破,深化從所得稅、增值稅之外的稅種征收,強化網上不見面招商、平臺招商、域外招商、注冊型招商,完善扶持政策,彌補缺口。同時,加強對疫情帶來的產業變革、人的需求變革、交易方式的變革的研判,特別是結合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盡早謀劃,盡快形成招商計劃,形成未來新的增長極。三是服務變新。注重政策服務,按照鼓勵保穩、激勵增量的政策取向,制定華新鎮支持企業發展指導意見。注重“保姆”服務,加強惠企服務的差異化研究,梳理一企一策,落實差異化服務,推動把服務轉化為競爭力,形成服務的比較優勢,使之轉化彌補缺口的動力源。重點圍繞“清、明、溢、靈”,全面落實好四項機制:形成每周定期研判機制,做好確辦事項“周周清”;形成定期走訪企業機制,班子成員全員上崗、責任單位全員對接,確保企業訴求“事事明”;形成重點事項攻堅機制,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強化意向信息的集中儲備運用;加強項目跟蹤,強化對已經落地項目服務保障;加強稅收穩增的探索,深化以快遞企業為代表,改變派費結算方式的探索,加強以西郊、重要商業綜合體為代表,改變經營合作方式的探索,全面落實“項項溢”;形成一事一議的動議機制,在動態中把握主動,在主動中推進發展,力爭做到“策策靈”。
2、填好產業結構調整的缺口。目前工業園區畝均產出已經達到50萬以上,已經達到市級工業園區的標準。但是全鎮1492家實體型企業,稅收50萬以上的只有200多家,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產出還很低。這說明我鎮產業效益缺口仍存在,產業結構調整的余地仍很大,時間換空間的余地還不少。對此,在疫情期間,加快產業結構組織架構調整,全面梳理鎖定調整的對象,明確時間節點,形成今年產業結構調整方案。一是年內初步鎖定200-300家,實施關停并轉,促使產業轉型。二是成立綜合執法組,進行綜合執法。三是成立約談工作組,分成三個工作組和三個片區(華新工業園區、鳳北、民興),分組分區包干,對企業進行約談調整。按照制造業畝均稅收不少于50萬元,服務業畝均稅收不少于80萬元,全面推進實現“四個論英雄”目標,使騰出的空間成為青東五鎮聯動起飛的圖騰。
3、填好人口治理的缺口。華新鎮外來人口較多,達到16.8萬人,占比達到總人口八成;而且結構很不合理,初中和初中以下學歷占97.2%;治安案件98.1%是來滬人員作案。人口治理難點在于房東、房產中介,他們只顧利益、不顧管理,直接導致亂象多、事故多:一是治安案件多,110報警華新居高不下,盡管去年減負不少30%,但仍然處在高位;二是公共安全事故多,消防事故火災頻發。為此,我們結合這次疫情中人口管控的經驗,著手研究制定華新鎮外來人口治理的指導意見,圍繞農村地區人口出租標準、準入條件、治理內容、執法標準、保障體系等關鍵環節,力爭上半年完成,廣泛征求各界意見,集體決策后作為議案提交鎮人代會審議發布。然后各村居根據此指導意見,以自治形式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實施細則,由點到面推進,使全鎮外來人口治理工作有條不紊,實現外來人口結構合理化。(作者:上海市青浦區華新鎮黨委書記 陸青)
以上就是華新鎮黨委書記陸青:全力推進疫情期間“兩手抓”的華新施工圖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