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不多說,誠心來玩的,支持一切驗證 安全信譽隨你考驗
加不上微信就加QQ4187246358如果添加頻繁就換一個
父親先是讀書,后是參軍、入黨,復員后回地方從事行政工作,一生才高八斗,卻又不為權勢所累,踏踏實實地干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那種特別忠誠黨的事業的革命老干部
他的正直無私,他的一身正氣,他的堅強不屈,卻無不體現了祖母的言傳身教
祖母受家族所累,曾歷次遭受批斗,戴過高帽,游過街,關過禁閉,封過家門,身心受盡了凌辱,但她從不低頭彎腰,她覺得自己行得正做得端,她不想茍且偷生,她要讓事實證明她母子是清白的,是冤屈的,她曾多次發自內心地質問:“讓兒子參軍入黨有什罪?憑什么誣蔑我別有用心?”祖母經受住了一次次血的洗禮,一個痩弱的女人卻彰顯了凜然不屈的斗志,這就是我那一生孤苦而又堅韌頑強的祖母
父親回地方工作后,雖在離家只有二十幾里遠的單位工作,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一般要一個多月才回家一趟,他并不是不惦念在家靠掙生產隊上的工分過活的祖母,但他更想著堅守崗位干好本職工作
我那時還小,記得父親每次回家,總要給祖母買一些好吃的東西,而自己多年了仍舊騎著一輛破舊的大金鹿自行車,他實在沒有更多的錢為自己著想
最得意的事,四歲那年跟父親去天津,坐著大汽車一路飽覽祖國大好河山好不風光
最偷著樂的事,班主任苦著臉向父親訴狀,父親揮著拳頭又忍不住想笑的表情
最興奮的事,沒經過努力就拿到的好成績過年換來父親厚厚的紅包,和父親爽朗的笑聲
年年年節,都是炮竹、鑼鼓同聲吹響春天的軍號
聽不到鑼鼓聲的年節總顯得枯槁枯燥,就像一盤精致的菜肴忘懷了撒鹽一律,湯不像湯,肉不像肉
尾月二十此后,每晚回蕩在夜空的零碎的鑼鼓聲,就拉開了年節的序幕,為年節緊鑼密鼓的鼓樂扮演打開了前奏曲
自從隆隆的機器響起時,兩位老人就入住到我們的大門旁的空心磚搭成的小屋里了
無聲無息地一如他們的年齡所體現出的特征
他們是幫一伙架高壓線的工人看管材料的
院里不久就來了一伙操著南腔北調的人們
這些人的脾氣似乎很糟糕
動不動就罵人
聲音又大
他們叫:“老倌,這死老倌哪去了!”哪樣,哪樣東西怎么不見了
快點來找給我們,于是倆老人很快的丟下煙筒跑去
虧倆老人跑得快,不然接連罵聲又要傳來了
那些年輕的民工不知有沒有父母
記得一次老人跑得慢了點,其中好像是工頭模樣的對老人說,再這樣下去,我要叫主管扣你倆的工資了,神情里恨恨的樣子很叫我替老人擔心
但老人對這些似乎是不以為意的,閑時仍然拉那竹筒做的煙筒,呼嚕呼嚕的聲音不絕于耳
另外的那個老人則不時把那旱煙葉卷了來猛抽,也是噴云吐霧
繚繞的煙霧里看不清他們的愁苦或者歡喜
給人的感覺他們就是那種已經燒開了,但已經冷卻了的開水
偶爾倆人也會罵那些人,但他們的罵聲那些外省的也許是聽不懂的
我覺得挺好笑的
如此對罵看來也得翻譯才可
和兩位老人接觸是那天我看到他們的在劈柴,我說:“大爺,我幫您們劈吧!”想不到老人說:“算了,看您書生模樣,不定有我這老骨頭有力氣!不信你試試”
果然剛拿起斧頭來劈下去,老人就說,看來你也是沒干過多少這粗活,呵呵
不好意思地放下斧子,和他們就這樣熟識起來了
沒事時總愛往他們哪跑,聽他們“講古”
一天停電了,沒法上網了,抓住機會去他們那搜集素材
繼續聽講古課
說到本地氣候炎熱,盛產一種通體黑亮的蛇,名曰“烏稍”,這里修高速路時就挖出過一條,足足有一噸半左右
把打山洞的工人吞了很多,最后硬是被挖掘機給砍翻了
周圍的人家始知多年來牛羊乃至人為何不時失蹤了
這些居然發生在我們身邊
實在讓人瞠目結舌,不敢信
但老人的樣子讓你覺得千真萬確
又扯到到野豬
當然是在以前了,現在野生動物保護法是不準獵殺野豬的
說打到野豬的話,是不能吃它的皮子的
因為它的皮子有一股濃濃的松脂味,它們愛在松樹上蹭癢
它的毛堅硬無比
七八月間的野豬油多
它甚為兇猛
據說連老虎豹子這些猛獸都懼它三分
它發怒時足可以將一碗口粗的樹給咬斷
說起野豬,我才發現自己只有在電視上見過,真的面目復活在老人的講述里
一些動物其實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
但它們活在那些即將離我們而去的活字典里,我想任何書上形象的解釋都會顯得生硬
下一代的孩子還能有幸和我們一樣來聽聽這些所謂的“古”嗎?這些從課本,影視上無法復制下來的活的東西,看來將來是要消失了
說到五六十年代饑荒年月,一個人專門去剝死牛死馬,別人前腳丟掉,他往往會后腳就至
我說不怕生病嗎?倆人說命都差不多餓得沒啦,還管什么病不病啊
老人說自家的老母豬都曾被人給人偷去吃掉了
開始還想發作,找那些偷吃的人算帳,但老人說他的父親阻止了他,認為豬只要能救活那幾個人的命,吃了也就罷了
再咋說豬命還是趕不上人命值錢
是啊,瘋狂的年代更需要我們的寬容,但面對別人時,那時的人稍有齷齪心理的都失去了寬容,所以那十年是瘋狂的十年
中國淪落在道德和良知的低谷里,無法理喻,更無法解釋
重拾歷史總是痛心的
又說到一次他們去碾米,剛好碰到三個熟人,他們說肚子餓,老人想反正公家的,叫他們吃吧,結果那仨人足足吃了八磁碗的米,而且一點菜不吃,其中一個吃得肚子像一面鼓,又像一個癩蛤蟆,坐在那站不起來
一家人分飯是不用飯勺的,而是用刀子劃成小塊,像現在切糕點一樣
不然因為不公平,一家人都會因為幾嘴飯鬧不愉快
這些歷史離我們似乎遙不可及,但從老人口中講出后,我感覺真的可以觸摸到一樣,因為他們還活著
如果他們死了,這些真實的歷史也會被埋進墳墓嗎?我們的后代會看到怎樣的歷史教科書呢? 突然想到不知在哪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尊重比你老的人吧!的確老人都是一部字典,而且是一本地道的民間字典——是絕版的
但我們面對比我們老的人時往往會忽略這些
都是在我們發現歷史出現斷代時才明白該珍惜這些財富了,但歷史真的隨著他們的逝去了而被切斷了
老人一代代的老去,我們也就一代代的埋葬著真實的歷史
這之后我總覺得真的值得把那些粗野的人拉來聽老人講講古,這之后我想他們就會尊重象他們父親一樣的老人了
經過她的努力,她確實長的非常的茂盛,與周圍的同伴比起來,簡直就不是一個品種的,人們走到她的跟前,都要忍不住的稱贊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