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仲夏的高溫,擠擠攘攘的講堂,每一部分都是揮汗如雨
某對某做著鬼臉,某和某斗著田主,某和某夢著周公
我不知我何以也坐在了這勝過了我認知的寰球內里,大概在其時做完確定之后就仍舊忘了來由
我對著電扇發愣,聽著課,常常的懵了
黑暗中一束耀眼的光亮突然射出,所有的目光都追隨而去
世界就在這束光亮中逐漸敞開,你不知道后面的世界和人的命運會變成什么樣子,只有跟隨而去,深陷其中,直到一束光亮的關閉
隨后是無窮的回味,像清涼的夜色飄蕩在鄉村的夜空,感覺熟悉的鄉村已經帶有一絲絲電影里的色彩,已經跟原來大不一樣了
心里想著電影里的人和事,像是各自心中的秘密,在黑暗里四處彌漫,誰也看不清誰,只有回家的路是最為熟悉的
我們從十一點鐘開始上課,到四點鐘放學
早晚的時間就留給我們幫家里干點零碎活,特別是在農忙期間,可就起了大作用了
我們這些山里的孩子,很多農活家務活都會做,哪怕做得不怎么好
“決然放棄城市文明,回歸田地
再沒有榮耀來籠罩,我現在耕種寫作,以一種自然狀態活著
我知道,榮耀與品格道德無關
”沙封在自己的散文中這樣寫到,“在這幾年里,我的寫作漸漸走向簡樸,直白,平實
農民就是這樣的特性,他們就是這樣在生活,這樣勞作交往,他們才不會一句話當三句話講,無病呻吟
我是個農民,用不著彎彎的筆法,我排斥巧技之作
”
壩子里的一個集鎮——金官鎮
在麗江,在滇西,象金官古鎮這樣建得早的街道還不多
據永勝縣志記載,金官古鎮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建街也和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金官建街,是在“洪武調衛”后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如果不是朱元璋的南兵西調,我們就想象不出現在的金官古鎮又是什么一個街道
是年,“洪武調衛”軍官金鳴時帶部隊居此,金鳴時就是當地最大的官,所以地名也就取為“金官”
他們在金官有戌邊的職責,但也開荒屯田,發展經濟
幾年下來,金官的經濟文化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當地軍民就先自發地趕起街來了
金鳴時為了規范鎮上的趕街時間和地點,就發布安民告示,在金官設立集市貿易,每五天趕集一次,并在金官按統一的規劃建設街道
街的建設,也是中原樣式,一點也沒有了云南少數民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