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親友圈主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滿意再補
老母親本年80歲,身體瘦弱卻精力頑強、舉動仍健
每當晨曦熹微,西湖山角下通往四過街樓的石道,常看來她拾級攀爬的身影,數十年風雨不改的西湖苦練,使她腳骨柔嫩,身材健壯...
回顧中的冬天,有無量無窮的雪花從天穹深處光臨,好像身著白色裙子的窈窕少女,娉娉婷婷,用那幽美奢侈的舞姿向萬物慰問,而后溫柔地掩蓋在草尖上、樹葉上、興辦上,也就在不經意間,天下的從來面貌便被寂靜埋葬,取而代之的是或厚或薄的裹素裝銀
初一剛開學不久,我們的班主任由一個滿臉絡緦胡子的老師換成了一個剛從中師畢業的女教師
她的名字叫高秀珍,長得特別漂亮
在此之前,我沒有聽過女教師的課,我曾經的最大愿望就是天天有女教師為自己上課
可惜學校并沒有體諒到我的這種心情,毅然將為數不多的幾名女教師安排給了其他年級,這讓我極其憤慨,一度時期有過罷課的念頭
為了看看傳說中的女教師,我還偷偷地在初二年級的門縫里觀摩過一位女教師的物理課
現在好了,來了一位女班主任,我的愿望實現了,就像提前進入了小康社會
…東巴經我了解處不多,但在麗江古城采訪馬幫,尋找馬幫足跡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象熱愛生命那樣熱愛大自然,是納西人和麗江這座馬幫古城的精髓
納西族是世界上唯一用圖畫象形文字記錄本民族文化的民族,東巴文化則被認為是世界上還存活并還使用的圖畫象形文字
一個人口不多,地處偏遠的民族,能達到這樣的成就,得到這樣的殊榮,主要取決于納西人愛好藝術的天性
自古以來,對于納西人來說,最高的修養莫過于是音樂和繪畫了
所以,除了東巴文化以外,納西古樂是麗江古城無形的瑰寶,是麗江古城巨大的精神財富
在麗江古城走向世界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納西古樂在麗江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最初的時候,一些外國人到了麗江,在黑龍潭,在一些農家小院里聽到納西古樂后便驚嘆不己,紛紛撰寫文章,爭相在海內外報道納西古樂,納西古樂在國內外就有了很大的聲譽
后來,宣科先生加盟古樂會,把這種流散于民間的古樂系統化,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加工整理,納西古樂更具神韻,至此,納西古樂在世界享有盛譽
英國1992年7月12日出版的《泰晤士早報》發表文章,對納西古樂作了高度評價,文章說:到中國旅游,最精彩的部份之一莫過于到麗江聽古代中國的音樂,那是真正的屬于“中國的嚴肅音樂”,是“未被污染的音樂”
是世紀末的元音
不但如此,納西古樂還被我國民族音樂學界鑒定為在麗江出土的中國唐宋音樂,是中國音樂的活化石
馮牧先生到麗江聽了納西古樂后,徹夜難眠,連夜寫下詩篇,稱納西古樂為“廣陵絕響”
隨著麗江旅游業的發展,外國旅游團隊到麗江增多,但外國人到了麗江以后,聽納西古樂是麗江之行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是不管到麗江幾次,每次必聽
麗江納西古樂以其高尚、莊重清純和古意斑斕而傾倒了平常只知道施特勞斯和貝多芬的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
我們的現場采訪工作——應該說,對梅隆鐵路的了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