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高數丈,枝葉披離如傘蓋,葉碩大如菩提樹、波羅蜜樹
根高于土,虬曲如龍蛇潛行,不可以一言形之
秋至而葉出,如初升之霞霓,嫵媚如處子之顏色,冬春蔭而蔚然
開白色花,有異香,然人聞之昏昏欲睡,似有毒
花落而籽出,如丹荔、無患子,璨然于綠葉之間,于冬春而成一奇觀
夏至而葉殞,黃葉隨風飄落,經風雨漂浸,久而不爛
其枝之傷斫處有赤芝色汁流出,凝而如生漆,渥然而堅,燃之有異香,或言彼婆羅洲僧眾以燃此香而得佛道,名為燃香佛
要長于推敲,須要有蜜蜂釀蜜的精力
每一克甘甜的蜂蜜不知凝固了那小人命的幾何的血汗
推敲也須要咱們下苦工夫,以“沖破沙鍋問究竟”的探究精力去探究,切不行不懂裝懂,浮光掠影
一本書,紅色的塑料皮包著《農村醫療衛生普及手冊》69年第一次印刷,0.69元,開篇是當農民光榮!后面是所有常見病的治療方法,穴位介紹,及中藥的附錄,那些美麗的藥名如果作現在人流行的nickname真是再妥帖不過了,例如午時茶、半邊蓮、玉米須、淡竹葉……哪個不意味深長含義雋永啊!這可是我們家的寶書,治好了我們小時候得過的各種雜病,什么風疹(就是全身起包癢),腮腺炎(大嘴巴),癤子(膿包瘡),還有什么癩猴子(就是據老人說玩了癩蛤蟆后生的東西)
她使母親在那個偏遠的農村儼然成了一名副其實的赤腳醫生了,我們家也一度象個私人診所般地門庭若市
因此在那些困難的時期,我們得到了許多雞蛋,紅豆,花生、山芋之類的感謝品
甚至根據340頁的圖文并茂詳細的介紹,母親還在一次萬不得以的情況下,挺而走險地接生過一個后來叫杲杲的孩子(他的稍微認識幾個字的父親一直對這個由恩人起的名字耿耿于懷,認為這個字不吉利,與呆字太接近了)
其實當時的流行病是百日咳,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照咳照玩著,有的孩子還惡作劇地故意比賽誰咳嗽連續時間長,誰的聲音響,直到把臉都逼成了豬肝色,眼淚鼻涕一并出來為止
沒有什么家長日夜守護在身邊床邊問寒問暖,只迂腐地暗自禱告著100天快點過去
當時我們這些孩子的生命都是經過選拔和考驗而挺過來的
而這本象征著科學和衛生的書就成了延續生命的凈水寶瓶
從那此后,白斯木再也沒有遏止喻念拉著他的衣袂,也會偶然和喻念坐在大橋邊的綠坡路上坐著看太陽一點一點的沉入河底
生存大概是難過的、阻礙的,但心,仍舊不妨向著優美跑去,那笑,漫開去,漫開去,融入陽光里,融入燕山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