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產業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拼多多選擇主動犧牲短期業績。
2025年5月27日,拼多多披露2025年Q1財報,營收957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降至三年來最低點;經營利潤183億元,同比下降38%。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47.42億元,同比下降47%。與此同時,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營收放緩,利潤下滑,營銷費用卻同比激增百億。
業績看似下滑,但背后是拼多多主動選擇的結果。去年以來,拼多多相繼推出“百億減免”“電商西進” “千億扶持”等舉措,其中,“百億減免” 大幅下調了家電、數碼等多個類目的店鋪保障金,“千億扶持”,計劃三年投入1000億真金白銀,重點扶持優質農產區、產業帶商家,這些舉措是拼多多動了真格的投入,財報數據也顯示,在惠商政策執行層面,拼多多并沒有打折扣,也并非空喊口號。
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對外表示,對于商家的長期支持性投資是導致本季度營收放緩、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平臺要敢于犧牲短期業績,助力商家度過短期波動”。
一、同質化競爭加劇,電商產業急需破局隨著完成低線市場觸達,中國移動互聯網增量流量紅利也開始消逝。QuestMobile及天眼查披露的數據顯示,2025年3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為12.59億,同比僅增長2.2%,近一年同比增速均為2%左右。
由于難以俘獲增量流量,產業帶的發展模式單一,商品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為了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聲量,產業帶商家們只能進行更加激烈的價格競爭。
長期以來,安新鞋商家就在這個問題上苦苦掙扎。河北安新縣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通過承接天津等地的代加工訂單,構建了完善的鞋底、鞋材等產業鏈,被譽為“北方鞋都”。然而,由于缺少品牌,只能走代加工模式,安新本地鞋的出廠價至今不過七八十元。
當地人王智福對上述問題有切膚之痛。2022年,王智福研發的一款面包鞋單價89元,日銷量過萬,成為爆款產品。2023年下半年,王智福想要乘勝追擊,一次性擴產了七萬雙新鞋。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9月開學季后,標價29元、39元的“同款”跑鞋大行其道。最終,王智福積壓了三十萬雙庫存。
無獨有偶,山西文水縣以黃牛、肉雞養殖聞名。但由于采取傳統銷售模式,文水肉制品的名氣僅停留在批發商、檔口之間。當地人李詩宣發現,沒有品牌的文水產品僅能屈居于幕后。“同樣一斤牛肉,隔壁平遙有國家地理標識能賣九十塊錢,文水只能賣六十塊錢。”
產業帶商家們盲目競爭、一味追求同質化的怪圈,使得諸多商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中國電商產業生態也遭到極大破壞。
王智福就發現,和自己“同款”面包鞋之所以價格低廉,主要是在材質上做了手腳。“同款”鞋將TPR(熱塑性橡膠)鞋底換成了低質的PVC(聚氯乙烯)鞋底,成本下降了近九成,雖然外觀看上去類似,但“這種鞋底質量很差,用手就能撕開。”
顯而易見,過去幾年,由于產業帶商家們囿于同質化競賽,這一現象不僅讓消費者對網購更加審慎,更從根本上抑制了產業的創新活力與長遠發展。
二、利潤之上的追求拼多多為何千億投入換萬億市場是時候破局了。
本次財報電話會上,陳磊表示,“在第一季度,我們在平臺生態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以支持商家和消費者應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生態系統投資影響了短期盈利能力,但為商家提供了適應空間,專注于高質量、可持續增長。”
財報顯示,2025年Q1,拼多多銷售與營銷費用為334.03億元,同比激增43%,環比去年四季度“旺季”支出多了約20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與大部分電商平臺不同,拼多多單季數百億元的銷售與營銷費用,并未用于廣告投入,而是用于“生態系統投資”。
簡言之,拼多多看到了產業帶商家們同質化競爭給電商生態帶來的系統性傷害,因而選擇拿出真金白銀,將大量利潤補貼給了用戶和商家。
根據媒體綜合信息顯示,為了拯救深陷同質化競爭泥潭的商家,近年來,拼多多相繼推出“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千億扶持”等惠商舉措。比如,2025年4月開啟的“千億扶持”,計劃未來三年內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1000億元,用來構建用戶、商家及平臺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
想要擴大文水產品聲量的李詩宣于注意到,熟食在拼多多備受消費者追捧。鑒于此,李詩宣2019年開始在拼多多開設店鋪,專門售賣文水牛肉產品。此后,李詩宣的店鋪在拼多多的發展勢如破竹,不光廣開銷路,還踏上了堅實的深加工之路。
李詩宣透露,在拼多多“推廣服務費返還”、異常訂單申訴權限等惠商政策扶持下,店鋪每年可以節省大幾十萬元費用。“這些減免的費用,為我們做深加工提供了彈藥。”比如,為了保證優質口感,李詩宣新增了冷鏈系統和排酸工序,并改用順豐發貨,縮短物流時效,進而贏得了消費者的厚愛。
通過差異化競爭路徑,李詩宣把同類商家遠遠甩在身后。2024年,李詩宣拼多多店鋪銷售額直逼1.5億元。“文水牛肉的品牌化終于邁出了第一步。”李詩宣激動不已地表示。
近期,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新增“100億商家回饋計劃”,先后投入100億元消費券,通過“百億消費券”“百億加倍補”等專項活動,滿足消費者的高性價比購物需求。
事實證明,商品質量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大力補貼消費端,確實極大調動了消費者的積極性。比如,2025年以來,拼多多“國補”頻道已覆蓋20個省份,在“國補”基礎上,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折上折”補貼直降。數據顯示,拼多多補貼舉措效果顯著,預估本季度平臺GMV大約1.07萬億,帶動了上萬億的消費規模,意義重大。
三、新質轉型成效顯現“上升螺旋”見真章中國電商產業囿于當下生態,一方面固然是競爭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產品缺乏差異性。投資人、企業家段永平認為,諸多產業價格戰層出不窮的核心誘因在于,產品或服務過于同質化。
為了擺脫上述困局,有關部門已經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口號。事實上,當前消費者市場的偏好,與企業新質生產力轉型的時代脈搏高度同頻。根據天眼查及德勤披露的《中國消費品和零售行業縱覽2025》顯示,“消費者偏好轉向情緒價值和質價比,整體趨勢從炫耀式轉向高品質、高性價比和可持續消費。”
作為中國電商產業的翹楚,拼多多早在2024年9月,就響應有關部門的號召,全面啟動“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計劃投入100億資源包,成立專項團隊,深入100個農產區、產業帶,優選具備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借助平臺的數字化能力,對新質商家進行產品、營銷、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鏈路扶持。
在此基礎上,2025年4月,拼多多“千億扶持”還啟動“2025多多好特產”農業專項,致力于解決農產品生產與銷售過程中面臨的產品結構單一、運營能力不足、品牌意識薄弱等問題。
5月中旬,拼多多“2025多多好特產”專項小組走進山西運城,為當地上百名商家提供了一場“定制”培訓,依托平臺大數據,賦能蘋果等特色水果深加工產業鏈建設,為當地果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來自運城的臨猗生鮮品牌“御品一園”運營主管趙霄透露,“拼多多較低的入駐門檻與豐富的平臺活動,如秒殺、百億補貼等,不僅及時通知商家參與,還給予流量支持。目前,拼多多已成為我們重要的銷售渠道,占比達60%~70%。”預計2025年,公司在拼多多平臺的銷售量可達數千萬單。
無獨有偶,海南荔枝等生鮮時令性強、履約要求高,此前由于不同商家間的同質化競爭,導致產品質量低、負面評價多,消費者不再復購,整個品類面臨毀滅性打擊。好在,拼多多看到了消費端水果標準化的大勢所趨,因而制定更加細分的標準,篩選高品質大果,推出“百億精品水果”專項加碼扶持商家。
2025年拼多多開啟預售后,荔枝商家賴啟春收到了新的標準,荔枝單果重量需達18克和20克,商品主圖打上“百億精品水果”,并需要標明單果克重、刨除冰袋后的凈重量、具體發貨時間等信息。
在平臺帶動下,賴啟春拼多多店鋪的妃子笑預售訂單至少賣出3萬多單,“利潤和復購率都有保證,今年穩了。”賴啟春計劃在妃子笑集中上市時提高采購價來搶大果,“提高果子規格收購后,農戶的收入大概增加20%到30%”。
不止山西和海南的農產品商家,河北安新的鞋商王智福也意識到了,前幾年自己被同行“圍剿”,主要是就因為產品同質化嚴重,”這個局面一定要改變。”鑒于此,王智福選擇在拼多多平臺發力百元跑鞋。
出人意料的是,2025年2月,王智福的碳板跑鞋剛在拼多多上市,就引發消費者搶購,首批近兩千雙鞋瞬間售罄,并帶動店鋪月銷售額突破數百萬元。
王智福復盤時發現,自己推出的碳板跑鞋之所以在拼多多熱銷,主要是因為平臺的經營成本低,一方面支撐自己走上了差異化發展之路,另一方面,給消費者留出了更多讓利空間。同樣一款跑鞋,傳統電商賣近三百元,直播電商要給大主播“上繳”傭金,甚至可以賣到四五百元,拼多多不光抽傭率低,并且還針對性扶持王智福的碳板跑鞋,只賣一百多元。
目前,王智福有了更高遠的目標——希望半年內拿下拼多多黑標,登上百億補貼,打造安新鞋自己的品牌。
拼多多真金白銀‘砸錢’背后,帶動產業帶商家們踏上了欣欣向榮的“上升螺旋”,實現了消費者、平臺與產業鏈的三方共贏。由此來看,2025年Q1,拼多多營收放緩,利潤下滑并不意味著企業發展惡化,反而是其主動加大產業升級投入的積極信號,未來可以撬動更大的市場。
四、寫在最后對于拼多多來說,想要創造更多利潤,并非難事。只需提高抽傭率、植入更多信息流廣告、推出價格更高的會員體系,割商家和消費者的“韭菜”,但上述做法很大程度上是涸澤而漁,僅可短期提振業績,會極大地削弱公司長線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好在,拼多多選擇犧牲短期利潤,推動產業生態繁榮。處于“深蹲蓄力”階段的拼多多,正積蓄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能。伴隨電商產業持續升級,有望穿越周期,躍上價值鏈高點,走出屬于自己的“微笑曲線”。
以上就是千億投入換萬億市場,拼多多找到了撬動未來增長的杠桿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