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深圳國際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展覽會
2025 Shenzhen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Embodied Intelligence and Humanoid Robotics
時間:2025年11月14-16日
地點:深圳國際會展中心
展會背景|background: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將其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大力推動機器人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十四五” 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制造強國、健康中國,創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撐。
全球范圍內,AI智能相關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人形機器人在復雜場景下的自主決策與靈活操作能力顯著提升,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至醫療、教育、服務、工業等多個領域,成為推動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該領域的投資熱情高漲,大量資金涌入,催生了一批創新型企業與前沿技術項目,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的浪潮下,具身機器人憑借其感知、決策與動態交互能力,正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與社會變革的核心驅動力。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機器人產業核心基地,深圳依托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210余家相關企業的技術積累(涵蓋硬件制造與AI算法研發),以及政府“18條”行動計劃的支持,構建了從研發到應用的全生態優勢。
屆時,我們誠摯邀請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的企業、院校、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協/學會蒞臨展覽現場參展、參觀、交流、洽談、采購。
展會亮點|Exhibition Highlights:
前沿展示:匯聚全球領先的具身機器人企業,涵蓋人形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工業協作機器人等全領域創新成果。
技術融合:集中展示AI大模型、傳感器、機械控制、智能制造等跨界技術的應用成果。
應用落地:重點呈現具身機器人在制造、物流、醫療、教育、家居、服務等行業的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
資本鏈接:打造投融資交流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與資本對接。
政策驅動:緊扣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政策,聚焦行業發展新機遇。
市場規模: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突破2100億元,其中具身機器人作為新興賽道,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25%。
產業需求:制造業轉型升級、醫療養老需求、服務消費升級,共同推動具身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資本關注:國內外資本紛紛加碼投資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相關企業,2025-2026年有望迎來新一輪行業融資熱潮。
宣傳推廣|promotion:
1、數據資源:公司經歷多年的沉淀,積累了近30萬+條優質專業買家數據庫,根據參展產品的特性、地域特色以及展商的需求,數據庫將精準定位,定向邀約、匹配對口采購商、代理商等,為參展商擴展銷售渠道。設置特色展區,舉辦為組團所在地相關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及項目對接專題會議,設立采購商大會,鏈接各方資源。
2、高端專家及社團資源: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主聯盟、經濟聯合會、國外商會、大使館駐華機構等均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和合作關系。我們為參展商提供以下精準服務:資源對接、媒體專訪對接、采購對接、專家對接、考察對接、融資對接、評定對接、產品定位咨詢、市場銷售咨詢等精準服務。
3、媒介矩陣宣傳優勢:
媒體宣傳:展前預熱,展中采訪,展后跟蹤報道;
多渠道推廣:新華網、鳳凰、新浪、搜狐、今日頭條等30家網絡媒體;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以及各大地方電臺;優酷、愛奇藝、騰訊等網絡視頻;微信公眾平臺等自媒體。通過展覽貿易平臺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形成獨特的強勢品牌,增強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認可度。
同期活動|Concurrent Activities
展會期間還將舉辦深圳機器人發展大會,圍繞具身人形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發展趨勢、產業應用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旨在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推動具身機人形器人技術的突破與產業化進程。大會還將發布具身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項目的簽約,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參展范圍|Scope of Exhibits:
1、具身智能產品: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雙足機器人、仿生機器人、智能機器人、輪式機器人、靈巧手等。
2、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家用機器人、娛樂機器人、餐飲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巡邏機器人、康養機器人等。
3、特種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消防機器人、空間機器人、工程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應急救援機器人等。
4、工業解決機器人及應用與方案:工業機器人本體、多自由度機器人、機械手、面向工業應用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工業機器人功能部件及關鍵零部件、伺服系統、控制器、減速器、傳感器等。
5、核心零部件與關鍵技術:AI算法與語言模型、AI芯片、語言模型LLM、多模態大模型LMM、視覺傳感器、3D相機、激光雷達、多目視覺、傳感器與執行器、減速器、控制器、電機、通信模塊、機器人關節模組、靈巧手、末端執行器、編碼器、電池與電源、能源管理、專用電線電纜、機械結構件材料、金屬/非金屬/復合材料、機身、連接件、操作系統與開發平臺等。
6、其他:初創機器人企業、科研機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