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形成充滿著哲理和象征
據說,公元四世紀的一天,一位云游僧來到荒漠中的三危山上
此時,正值夕陽西下,老僧欲尋一宿處,突然發現三危山對面奇景凸現:萬道金光之中,無數尊佛像浮動,面容身影清晰感人,栩栩如生,似有神靈暗示東方某處非同尋常的風水寶地所在
于是,老僧心有所動,丟棄了手中的禪杖,在三危山對面的巖崖頂停住了腳步,雙手合十,對天許愿,發誓在此崖開辟洞窟,塑造佛象金身,終身潛心供奉佛事,不再遠行漂泊
一時間,老僧四處奔走呼號,化緣求助,耗資難記其數,帶領百姓工匠依崖鑿巖,修筑佛窟,又將萬千佛像安于窟中,供世人和歇腳商賈參拜,護佑眾生平復安康,無疾無患
從此,歷經千年朝代更替,幾十輩人的后續努力,鑿洞造佛之舉從未停止過
漸漸地,此石窟佛塑名聲大振,被后人詩意地命名為敦煌,亦即千佛洞
此巖松非“東方時空”彼巖松,諸君不要誤會
因為曾有許多人誤會,問我:“‘東方時空’那個巖松是不是‘三友’里那個寫詩的巖松?”讓我頗費解釋
分門別類:表白親情的作品在撒哈拉大戈壁游覽,必需要有水,要不,連以耐渴著稱的“戈壁之舟”駱駝們都沒轍撐下來
這隊駱駝是一個母子群,那只大的是駱駝媽媽,幾只小的是它的兒童
在熾熱的太陽下,駝隊走得很慢且筋疲力盡,眼看著就要渴死了
然而即使在人命不保的情景下,一個令......觀賞全文
只有剛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教語文的梅老師,還時不時地能給我們無味的課堂帶來一點點的生機
梅老師雖然個子不高,但卻長得相貌驚人,他特別像二戰時的一個家伙,只是他說的不是日耳曼語言,而是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我再也無法安寧,只要一閉上眼睛,我的眼前就出現了一副猙獰的圖畫,我的祖宗張牙舞爪地向我逼來,要我陪他們的房子
說不定在另一個世界里,他們的房子算得上是一座豪宅,有一天被他們的不肖子孫帶人毀了,從此他們無處安生,成為孤魂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