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到了現在,晚安這個詞,好像卻變成了一種必要的禮貌,睡不睡誰知道呢,反正話題是終止了
他手中紅紅的花生米,倒是粒粒飽滿,像是蘊育著無限生機
我將雙手攤開,極具虔誠地把它們捧在手里,于是他又咧了咧烏黑的嘴唇,轉過身蹣跚離去
黎明即起,我拜訪了那片闊別已久的土地
突然聽同寢室的兄弟說起今天是農歷七月十二,便想起七月半來
七月半,即農歷七月十三,鄉人稱之“鬼節”
在老家,每到這時,家家戶戶都要提前買上紙錢,割肉打酒,祭奠祖先
連續三日,無論晨午黃昏,均要在八仙桌正中擺上一塊四四方方煮熟的豬肉——俗稱“刀頭”,配以炒南瓜絲、涼拌豇豆等時令蔬菜
桌子每方都要擺上酒杯碗筷,倒上新打的高粱酒,盛上噴香的新米飯
焚香數柱,燒紙幾堆,口中念念有詞,祈愿祖先護佑,風調雨順,家人平安
以前,我家七月半的一應事宜,都是母親張羅
但現在,她老人家在江蘇,父親放暑假也和母親團聚去了
我們三弟兄,一個江蘇,一個山東,我在四川,但工作上事情多,回老家很難
大妹呢,早已出嫁,自己有一家人,忙得團團轉
唉,今年,我們所有的人離老家都是那么遙遠,只能朝著故鄉的方向燒點紙錢,作個長揖……那些長眠地下的祖先,如果有知,能否諒解我們一家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無奈?
打碗碗花,一個奇怪多于詩意的名字
從小時候我聽大人說,這種花是不能摘的,誰摘了回家就會手抖,打掉碗
其實小時候的玩伴中真的有人曾摘了很多打碗碗花編作花環戴在頭上,回家卻把碗打掉了,平常人家都很忌諱打碎東西
此事一傳出來,大家都很害怕,打碗碗花就像一個神秘的魔咒,再也沒有人敢碰她了
她是我記憶中一種又喜愛又懼怕也最難忘的野花
其實漸漸長大以后,也就自然知道打碗碗花也不是什么魔咒,至于那個摘了她而打了碗的伙伴,則是因為回家端著碗時,總想打碗碗花的名字,像是做賊心虛,心慌慌的,手抖抖的,一不小心,真的打了碗,說到底了還是有一種心理暗示吧,這該還是有一種神秘感的
我曾向姥姥問起打碗碗花的名稱的來歷
姥姥說老一輩人就是這么叫的,但姥姥又說出了另一個關于打碗碗花的傳說,姥姥說打碗碗花有兩種花蕊:一種像把小锨,另一種像把小叉
如果是打碗碗花的花朵有小锨花蕊的多,那么糧食就豐收,如果是打碗碗花有小叉的花蕊多,收成就不好
姥姥還說,這就像螞蟻搬家要下雨一樣,可靈了
我只知道一種是雄蕊,另一種是雌蕊,姥姥那種說法的根據是什么,卻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