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箱一桌,雖然不能滿足,但它們伴隨著我走出校門,參加工作,直到有了自己的小家
小家依然拮據,房屋依舊簡陋,婚床安上,家俱擠進,再騰不出空間當作書房
夏天,竹做的門簾垂下,折疊的飯桌打開,腳下放一盤煙霧繚繞的蚊香,鋪紙寫作或看書至深夜;冬天,窗外雪花紛飛,室內寒氣逼人,飯桌便又挪到火爐旁邊……
“誰與吾逝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熱鬧地活著,冷清地感概,孤獨地逝去,如同賈寶玉最終在雪地上赤足踏雪高歌而去
又有誰的生命歷程不是如此呢?誰能說不是呢?自己心靈里的許多問題,連自己都無法解答,更何況是另一個獨立的個體呢?在誕生時身邊有許多人,但那時還不知事
在死去時身邊圍繞著好多人,但在面對死亡時那一刻的恐懼,有誰能與你一起分擔?只有在有生之時,心靈在瞬間的接近、融合的時候,那一瞬間將給我們留下關于快樂、永恒的印記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們渴求著精神上完全的安穩接近
愛啊,你是上蒼的饋贈!
開始,有錢男子沒那么多,基礎不夠分
假如解讀本質的思緒,認識就辨識出新的實質物,而創作認識變成新認識時,自我率先辯別目標
當老人在農村的子女來看她后要回去了,老人會顯得依依不舍,她會叮囑她的子女有空一定要來看她
等她聽到子女答應要經常來看她的話后,她才說,那就趕快走了,家里邊的活計在等他們了
子女們起身了,老人也站起來,一直把他們送到大門外,子女們告訴她不幾天就要來看她了,讓她趕快回去了
老人就會說,你們去,我等你們看不見了就回去了
老人等到子女們在她的眼中消失,她仍然沒有回去的意思,還呆呆地站在原地,直到岳父去攙她時她才慢慢轉過身,并又唉聲嘆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