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若不得不分離,便好好地說聲再見
致畢業季
三陽川多信“主”(即基督教或天主教)者,所以也多教堂
遠遠朝三陽川看去,有一面紅旗高揚的,那一定是學校——小學或者初中;倘有一個靜靜的紅十字立在屋頂的,那一定就是教堂
說實在的,如今已人到中年的我,漸漸習慣了做一個相對獨立即便對門也不相往來的城里人,但我卻同時更加懷念起我在鄉下的那段歲月,我希望我既有城里人的精明與超脫,也不失鄉下人的那分率直與誠懇
也許做一個既像城里人又像鄉下人的人比單純做城里人或鄉下人要充實和幸福得多,這是多年來我給自己定下的一個為人處事養年度日的格調
初冬的風雖說不上多幺凌厲,但也決不柔和
落葉在季節的催動下,在金色的陽光的照耀下,翩然而落,象是給依然翠綠的草坪鋪上一層薄被,又象一群蝴蝶落在綠葉上,這給我的感覺和想象都那幺親切、溫暖;我知道,這感覺不只是來自它們,更主要的是來自身邊的人——這個活潑、單純而又浪漫的小女子
有雨欲停未停而獨自一人于室內造飯的夜晚,恰如一首宋詞,比如昨夜南國風雨、小憐初上琵琶之類
我是個素食主義者,家里向來不以肉類囤積居奇,所以在廚房中一瞥之下,只感到全民饑饉、災荒將至——我的那個被政府每月專門投資數百元以求安居樂業的菜籃子,目前只剩三樣可食之物:洋芋、南瓜和白菜
洋芋是甘人養命之源,斷不可缺;南瓜秀外而慧中,曾見到農村民房上晾曬的南瓜,往往大如車輪,恰似農家懸著的國徽,溫潤如玉,可供一冬之需,斷不可缺;白菜是命賤而身貴之物,想當年白菜漲價幾分錢,中央政治局都要專門開會討論,是可缺,孰不可缺?普天之下至為金貴的糧食的裔族們濟濟于廚,這是農夫的富有,也是文人的富有,不由心里竊喜,陰雨之下的灰暗心情一掃而盡,胃里一陣如沐春風的蠕動
造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