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鴰吃柿子——揀軟的
老鴰莫嫌豬毛黑——一樣的
婆母聞聲響聲從樓上跑下來,見到滿地碎片立即就暈了往日
此刻,父親長年在縣城與我一道生存
自從母親走后,老屋越來越荒涼了,父親怕觸景傷情,也不太承諾去打理,就如許聽任邊際里掛滿了雜亂無章的蛛網,昔日的新居子早已遺失了往日的得意,其渾身的累累創痕變成我雙親幾十年來飽盡風霜和咱們兄妹兩人在老屋的襟懷里繁茂生長的汗青見證
萬歷三十六年,明朝后期重要文學人物袁中道放舟遠游
應該是隆冬季節,又一次落第的他,接受舅舅的建議,走水路一路擇風景而盤桓,借以釋放胸中抑郁
是這一日,中道意欲棄舟登岸去沙市,因雪太大,把他阻在船上,于是寫下這樣幾行文字:“夜,雪大作
時欲登舟至沙市,競為雨雪所阻
然,暗窗紅火,任意看數卷書,亦復有少趣
自嘆每有欲往,輒復不遂
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
魯直所謂,‘無處不可系一夢也’
”本來這是一件讓他不能開心的事情,但在中道筆下,我卻看到暗窗紅火、萬竹中雪子敲戛,錚錚有聲、任意看數卷書等等樂趣
暗窗紅火,意思是窗子被爐火映紅,雪子,通常叫做米雪,用氣象術語說就是霰,是一種雪的白色微小顆粒狀態
夜色中看不到霰的飄落,但可以聽到它打在竹子上的聲音
竹子也不是一叢或者數株,而是萬竿;其聲音也不是幽靜隱約的聲響,而是金屬相互撞擊一樣的錚錚之聲,這場雪之浩大,到現在也充耳可聞
再有一兩本自己喜歡的書看,其樂真的可以融融
公元二○○六年四月一日晨,自然醒來,聽見窗外有聲,仔細分辨,是為雨聲
其時雨已停歇,樓頂上的積水滴嗒濺落,砸在某一片未被完全與地粘合的地磚上,聲如佛堂木魚之響,遂有袁中道此文躍入腦際
其實,雨聲與木魚本來風馬牛不相及,正如袁中道和我亦不相及
然風過馬牛,馬牛亦有所感受一樣,讀中道之文,于我也有一息相通之處
用宏道(中道二哥)的話來說是“既不得志于時,多感慨
”而人間四月,不論是早上或者夜晚,又是更多感慨的季節
古人曾說“人間四月芳菲盡”,一個“盡”字,蘊藏了多少感慨,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可曉知呢! 我以馬牛之言說中道與我,中道必然斥之
然而一早醒來,就有他的話語躍入腦際,他亦必定喜之
這一斥一喜,則兩相抵消了
同時抵消掉的還有我和他三百九十八年的空間距離
雨聲有如佛室木魚之響,寓空靈而意深邃,平仄有致,珠落玉盤,令晨愈靜,先靜而后幽,幽而復靜
最后一絲困意在這種幽靜中漸行漸杳,穿衣離塌,至陽臺上極目遠眺
環視四周,霧氣蒙蒙,春風漾漾
層層綠樹煙靄間,仿佛真有中道邊行邊吟
他寬衣大袖,長髯飄飄,一身淡灰色的裝束如不仔細分辨,幾乎可與天地融為一體
那身影如一管鋒毫衰退的毛筆,頗有些潦倒窘困之態
是的,這時的袁中道只能滿腹牢騷,這牢騷因之于屢試不第,其實質是空有一腔才華而得不到統治階層、社會環境或者他人的認可
那么只能以“感慨”來稀釋和排解這種牢騷
中國古代文人大多發過諸多牢騷,如李白、蘇軾等等即便在世之時其名已經如日中天者也未能守住不發牢騷之節,何況其后蕓蕓眾生
仔細檢點中國古代詩文,不難發現,那些最感人的詩句,大多都是作者發出的牢騷
換句話說,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可以說是一部中國牢騷史
再深思一些,牢騷為何經久不衰?不知你想過沒有,這些盈滿了牢騷的話語,竟然是那么美
據此,或者可以這樣說:牢騷是美學
發發牢騷不需要獎賞,也用不著和別人競爭,完全是作者在個人化的情緒中用文字來進行的一種更加個人化的排解
越好的牢騷就越是浪漫和溫柔,略帶頹廢甚至幾近頹廢,有了這種頹廢,這溫柔和浪漫才美侖美奐
現在回過頭來看,袁中道在煙靄綠樹間孑然而立,微風和煦,吹拂著他寬大的衣袖,而我佇立在七樓的陽臺,聽雨聲滴落如敲木魚
我可以看到他,而他看不到我
他的牢騷如蒙蒙霧氣將我氤氳,我就沐浴在他的牢騷里,感覺到一種暖暖的冷
暖暖的是他的浪漫和溫柔,冷的是他的牢騷的頹廢
我怔怔地看著他,恍惚覺得三百九十八年的世事如塵,被昨夜的一場春雨一下子濾去了,只是他的詩文化作了他身旁的綠樹,與他并肩而立
他雙眉微皺,用充滿撫愛的眼神一一打量著這些茂密而茁壯的樹,而我雙手中虔誠地捧著的僅僅是他的一片葉子
一場春雨,就讓袁中道蟄埋已久的詩文出土,想來已經讓人心底柔柔的一疼,而他怎么能夠在我的視線里復活呢?舊事如謊,舊夢如霧,舊情又蟄
只有雨聲滴落,發出敲木魚一般的聲音,其實翻來覆去,它也就只是在重復一個字——空!
/>秋日候車下班了,站在候車點等城巴,等它來把我這疲憊的身軀,載回那個叫家的地方
這是初秋的傍晚,沒了盛夏的炎熱
太陽掩隱地躲入了西天,不管你對這一天的是留戀還是厭倦,它總不受影響,按著既定的規律,不遲不早,東升西落
少了節次嶙比的高樓阻擋視線,新城區的天空顯得比繁華的城中心開闊,你可以眺望連綿遠山,以及繞山的茫茫珠江
南方的天空,總是煙霧迷朦,即使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也是灰蒙蒙的,難得有澄明的時候
車久候不至,天色一點一點的暗了下去
看西天邊那幾抹微紅的晚霞,被等車的時光漸漸沖洗得暗淡無光
洗卻鉛華的云彩原來是如此的蒼白
我不由自主地撫了撫嘴唇,有種干燥的感覺,感覺自己的唇色象那抹云一樣蒼白
青羅裙,白云裳,迎風飛揚,我在秋天的暮色里體味一種蒼涼
這是個新設的候車點,沒有設候車椅,站得久了腳有點麻木,疲憊的感覺讓我蹲了下來歇息,然后很快感覺這姿勢不太好看,又不得不站了起來,四周踱步
人就是這樣,有時候為了某些理由,會讓自己活得無法舒心寫意
為了追求美好,我們樂意磨礪自身
候車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些人等久了不耐煩,改坐計程車,也有些人坐摩的,還有些是有小車來接走了,最后孤零零的剩下了我一人
我沒有改變初衷,不是因為固執,摸摸口袋,我知道我是無法選擇改變
變化未必是一勞永逸的,或許前面還有變數
而城巴雖然要等很久,但它始終會到來的
城巴最終還是來了,一如我的意料,坐到車上,電子鐘顯示18:31,離下班時候恰好一小時了
或許人的一生中總會浪費很多時間,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
我坐著,四顧皆是陌生人,終是無語
車不緊不慢的開著,秋天的夜晚來得比夏天早,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街燈都亮了,遠望城中心,萬家燈火,燦比繁星,越往前仿佛越接近溫暖
一路車開暢通無阻,在一個路口,迎面的道路卻阻塞了,眾多的小車停在路上形成一條車龍,有警車在維持交通,原來是發生交通事故了
望著對面無奈地等待通過的車龍,我心底暗自告誡,生命不是屬于個人的,面對生活里的每一次暗潮與選擇,一定要好好判斷,謹小慎微,否則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會是自己,還有身邊的家人和親友
人生不僅僅是享受與接受,還有責任與付出,我們愿意為了所愛的人奉獻自我
到站了,下了車,抬著眺望,那彎淡淡的月眉下,有一扇窗戶等待我去擦亮,有一道門等待我去開啟
心中便充盈了滿當當的充實感
走在人生路上,我們都是修道者,只不知最終,是否能得道升仙
然而每一次的思索,總能讓我們得到些許徹悟,這已經很足夠了
200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