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上
第一屆中國《報國寺煙標火花專場拍賣會》拍品目錄
展出個人火花文集最多的是廣州火花收藏家林輝,有《半村文選――與火柴盒貼畫相關的研究》、《半村收藏談》、《半村摭言》、《半村印象》、《半村素描》、《半村書簡》、《半村夜話》、《火花詩詞選》、《走進半村》、《半村日記》等著作書刊
我們還在上海出版的《世紀》雜志上看到了胡適收藏研究火花的圖片,圖下記載“胡適有搜集火柴盒的嗜好”
香港已故火花收藏家杜榮先生(1980-1990年代)手札三件
季之光編著的《季之光的火花世界》、《趣談火花》、《火柴匣上的藝術》、《中國火柴盒貼集錦》等書籍
成都游開國編《信札》
秧子的“世界列強對我國新興民族火柴工業的打擊“
黃振炳著《走進火花世界――火柴盒貼上的中國百年歷程》
重慶陳志均著《陳志均火花收藏文選》(一、二集)
曾衛邦編的《新中國套花目錄》(1958-1973)
張筱弇編《中華全國火柴同業聯合會會員各廠商標式樣》
《中國早期火柴工業及其商標》(1963年廣州王貴枕 劉順卿編 天津王藜青校)
“第四屆周曉杰火花獎”
“中國十佳火花民刊”編選名單(十余種)
《江蘇火花》(江蘇火花學會會刊)
《三門花訊》(浙江 李暉編)
《柴花信流》(南京 翁仰剛編)
《金陵火花》(南京市職工火花協會 夏志誠編)
《廣州火花》(李偉欽編)
《集花世界》(常州 曹國榮編)
《上海火花》(楊嘉煒編)
《揚州火花藝術苑》(揚州火花協會主編)
《漫談火柴貼紙》(1962年 魯巖編)
《新花園》(1962年 馬仲仁解慕愚編)
第五期《校園之花》(1986.1 林輝編)
北京的《東方收藏家》(安久亮編);《火花之友》(中國日化協會火柴分會火花愛好者聯誼會編)
這些火花文獻有不少是珍品、孤版,在收藏家手中也是不多見的
收藏并向社會展示這些文獻,無疑是對整個火花文化的一大貢獻!它對我們了解歷史,認識世界都有極大的幫助
正如策展人王明遠在“不知而知的世界 代前言”中所說:“收藏家收集文獻,便是收集世界,是對世界的一種智取,而不是正面沖突
本屆文獻三年展,就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收集,它總是在恰當的時機以新的方式來觀看別人已司空見慣的文本,它與世界建立的聯系,是一種不知而知的形式
”
當秋日的落日慵懶地掛在遙遠興辦工地的起吊架上的功夫,我騎車加入了公園
只眨巴的工夫,誰人起吊架再也托不住潛心想要下沉的太陽,傍晚就如許寂靜而至
當都會在暗淡前的饑餓中反抗的功夫,公園是寧靜的,一切的花卉樹木都是索然的,惟有方才灑過水的路面上的瀝水,時常常地泛著一點亮光,猶如想把鋪滿黃葉的地盤的秋色連成漣漪,海面上的白鷺也時常常地來客串一下,不過你想鄰近它時,它就伸開黨羽,明晃晃的羽毛給人一片茫然
奸臣實際上是人們奴性的遺產,發明人與認可人總以為只是奸臣的不是,便充分顯示了奴性
臣子永恒的錯與皇帝永恒的對才是真的
在某皇帝在位時,非怪有金口玉言,官當的愈大,人就愈聰明,圣明著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冷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念頭,便是人生好機會
很多功夫,采用去停止當下,去探求本人的心聲,那大概是最佳的探求
她是如何到達這個寰球上的?所以查辭書,上頭這么寫:“天際中飄落的白色結晶體,多為六角形,是天際中的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次凍結而成”,辭書究竟不是文藝,毫無美感可言
然而,截止是可兒的,不經意間,污穢和不勝,一夜而過,消逝的九霄云外,縱然那不過時髦的剎那,起碼,她證領會本人生存的意旨
所以,咱們傲慢的連接著本人的夢,夢想著,長久的享用著她的純潔
民心如她般美玉無瑕,寰球因她功效了一個童話般的寰球,小伙伴不妨每天巴望著本人的圣誕老翁送來本人朝思暮想的禮品,大人們不妨在和緩的火爐旁,吸煙、飲酒、吹噓、聊理想,高聲的唱著本人愛好的歌
像費翔的歌曲里那么嘶吼,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霞光焚燒了我
就如許的大肆的笑著、跳著,永不休憩,從來從來,永不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