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怡看看墻上的表,10點45分說:“嬸子,您多保重,我要回去了,我媽一個人在家呢
”說著拿出幾百元錢壓在嬸子枕頭下
嬸子說:“孩子你的心意我領了,錢不能留,你爸爸住院正用錢呢
”說著拿出錢往海怡手里塞
“實話告訴你吧,我把門鎖換了
”妻子說
??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人生易逝,而青山不老夕陽幾度紅,漁樵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
這就是楊慎,一個通曉古今的高士所追求的曠達超脫的人生
歷史上這樣的事例太多了
被貶被充軍,倒是促成了一個文人對人生及社會變遷的思考,促成了一個中國文人文化意義上的成就
柳宗元、蘇軾都是在被貶之地寫出了流傳后世的詩文
生命的坎坷升華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觀
坎坷使他們思考更加深入,視野也更加廣闊,不再局限于書齋,而是對自然有了一份親近,一份認同
棗兒一天天的長大
七月十五就半紅棗了,我們這些小讒鬼們就開始天天圍著棗樹轉了
八月十五左右,村子里的人們就都忙著打棗了
噼里啪啦的,紅紅的棗兒落在地上,忙壞了歡樂的小孩子們,提著竹籃,一邊往竹籃里撿一邊往嘴里拾,咂摸著那脆、甜,不時有從樹上落下的棗兒砸在小腦瓜上,疼疼的,但我們都不在乎,快樂著呢
一些青疙瘩被大爺爺用酒蘸了,放在瓷壇子里,壇子口用泥封嚴,過年的時候,等我去給他磕頭的時候,就拿出來犒勞了我
那些熟透了的棗兒,要弄到房頂上去晾曬,那么多的棗兒,把我們整個屋頂都晾滿了
曬棗的時候,我們孩子們有說不出的快樂,那是我們唯一能夠爬上屋頂的時候,向四下里看看,一個接一個的屋頂,大家都在晾棗兒
整個村子的屋頂都是紅紅的一片
如果不下雨,棗兒就一直在屋頂上晾著
雨要來的時候,大家就都忙碌起來,急急地爬上屋頂去收棗兒
那個時候,我們小孩子們也特別買力氣
有時候,棗兒沒有收完,雨就來了,我們都淋著雨在收棗兒
大人只是在緊張地忙碌著,心里想著淋過雨的棗兒肯定不好賣了
而我們小孩子因為涼涼的雨點淋在身上,除了緊張,當然更多的還是興奮
父親寫的一手好字,那些字體清秀蒼勁,像雨后的青竹,挺拔而蒼翠
這在當時大眾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那一手好字更似一片悅目的風景,令人矚目、留戀
上學期間,一直得意于父親在作業本上的題名,明明已經學會了寫字,但往往賴著不寫,等父親將所有的作業本、書籍都寫上自己的名字后,再興高采烈地向小伙伴們展示,這習慣,一直延續到徹底走出校門,前期是父親的字是在小朋友面前炫耀驕傲的資本,后期演化為一種潛意識的不想長大的撒嬌的小兒女情結,陶醉于父親明了但無言的寵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