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鋮采石懷舊唱古風 明朝崇禎年間一個春天的早晨,從金陵城走出一標人馬,他們既沒有張揚的旗號,也沒有小戶人家萎縮,一路閑庭信步,向西南方向走來
其中有一臺華貴的四杠八人的轎子,頗有氣勢,卻沒有公人舉著“回避”“肅靜”號牌,讓人一下猜不透坐轎的人是誰,多大的官職
江南的早春,清晨還有些涼意,轎簾被風輕柔地掀起,好似要讓里面的人,看到官道兩邊新春的景色
轎里坐著一位五十開外的老人,他好像在沉思,又似乎在假寐
但偶爾睜開兩眼,從轎簾下,向不遠的長江眺望時,他凝眸的神態,會讓你為之一驚:這是個心機頗深的人
他就是明末著名的士人阮大鋮(約1587—1648)
看過《桃花扇》的人,大多都會記得這個大花臉
他自號“詞章才子白雪聲名”,在劇中給李香君出了很多的難題
那柄著名的,染了香君鮮血的桃花扇就因他而起
在晚明的士人中,阮大鋮為士林所不齒
在這個崇尚名節綱維的傳統社會中,受到這樣的對待,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
他是萬歷年進士,為升官發財,他依附魏忠賢,和東林為敵,是臭名昭著的閹黨
崇禎當政,魏閹伏法,他以權術得脫
在崇禎在位的十幾年里,復社當權,他一直蟄伏在家
雖然坐在轎中,他的手里還拿著一本《李太白全集》
蟄伏的歲月,需要文化的濡養,文化可以讓人放達
其實,這不是他第一次來,算上這一次,他是第三次了
同行的詩友楊龍友這時候拽馬近來,說道,阮兄,我還記得你第一次來,寫下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章呢
我詠來你聽:供奉鯨何適,青山有墓田
懷情與誰質,作禮向高煙
辭樹花爭舞,沿溪柳自懸
悠悠馮眺處,村酒碧香鮮
孤生同放黜,何異夜郎西
自笑如蓬轉,思君聞烏啼
草繁煙詎弱,山暝葉初齊
野唱來樵牧,予情更爾迷
宮錦君王賜,荒碑逐客魂
窮通聊與叩,山水寂何言
才足勝時忌,詩文何代尊
椒醑兼麥飯,一為展松門
玄暉流寓后,之子美洵稀
草木空香在,牛羊夕照微
銜觴山月侍,搖筆海煙飛
今日青峰里,猿聲日夜歸
阮大鋮笑了
第一次去的是青山,那是在東林黨爭之后,一種憂悶的心境下,阮大鋮想到了拜謁李白,也許是要找這個詩的先祖傾訴一下自己的煩惱吧
他對李白還是敬仰的,走入青山境內,他的心情舒暢了,景色宜人,心情舒暢,能飲一杯無?酒是要飲的,悠悠向前遠眺,村里酒旗招招,鮮碧飄香
在青山下,那次他留下了這首《過青山禮李供奉先生墓田(四首)》
遠遠地,已經能看到采石的山巒,一抹黛色在云間
心中的煩悶找不到知心朋友交談,也許只有向李白傾訴吧,在心里與李白的相談是融洽的,阮大鋮在藝術上的自信,使他沒有在高人面前的低微與怯懦,他“笑酌兵廚酒,惟君預我狂
” 走進采石鎮,有一大戶人家院內,傳來一陣陣音樂與歌聲
楊龍友說,這唱的不就是你第二次來這里寫的《采石吊太白先生》嗎
第二次是在崇禎時以名列逆案失職之初,阮大鋮是到采石去的
在明末那江山更替時期,上山的人很少,李白像前冷落空寂
那天天氣晴朗,可以極目遠眺
阮大鋮以一個詩人的身份,在李白像前留連,面對山上的冷寂,他的詩里表現出陶淵明那樣的情性淡泊
一行人駐足傾聽:煙波是處好為家,
孩子們不怕了,把小鏡子從背后拿出來,往我臉上晃陽光
哦!我的眼睛里滿是陽光的燦爛
發現辦公室的文竹死掉時,老馮離去已有兩月時間了
讀高中時,班里來了一位來自城市的女孩,聽了我講的故事,吵著嚷著要跟我去吃桑果子,我選擇了雨后晴天把她領到家里,摘了許多干凈、黝黑的桑果給她,她一個勁地叫好吃,臨走還用潔白的手絹包了一大包帶走
村里人見了,都夸我有本事,能把畫上的仙女領回家,倒也滿足了我心中莫名滋生的一些虛榮
你怎么才回來?!我可是回來有段時間了
一直在這里教書,挺好的
你來上學吧!她邊說邊望著我,甚至沒有征詢我的意見,就領著我來到中間那條課桌旁,將我安排在第二排上
難道她還記得,這個座位是我讀書時最喜歡的?我懷疑著
可還沒等我開口,她就徑直走上講臺,拿出彩色粉筆,在黑板上板書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