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劉長卿的名句"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就是在離此不遠的大溈山寫的
人間四月芳菲天,正是賞花踏青的好時候
我們女子詩社和詩詞協會的幾位老師一行興致勃勃的去黃材水庫采風,它還有個美麗的名字叫“青洋湖”
去的時候天公偏偏不作美,烏云越來越厚,車子開動后雨點也傾泄下來了,我心里開始擔憂今天的行程
不料到了目的地,陽光卻露出了半邊笑臉
此時薄霧還沒有散盡,霧靄飄渺,看不清水的蔚藍,山的蔥綠,一切都被云霧裹藏得朦朦朧朧.時隱時現
我們仿佛來到海外仙山一般
云霧漸漸散開,從大壩舉目四望,清洋湖水面煙波浩淼,只見四周山色青青,青山與盈盈碧水相互映襯
岸邊的湖水較淺,翠綠的湖水靜靜的躺在那里
我情不自禁的彎下腰來,輕輕的掬一捧湖水,生怕打碎這一地的安寧
風吹在臉上,清涼而溫柔
置身于這樣的青山碧水,都市帶來的塵世的喧囂與浮躁,剎時點滴融化,隨這溫柔的湖水而去
兩個壯實的小伙殷勤的解開纜繩,船開始緩緩前行,綠水碧波,纖塵不染
聽不見外界的喧擾,越往湖心走,湖水顯得越為幽深
兩岸山峰如黛,傲然聳立的雜樹林木,錯落有致的農田小舍,土磚墻壁,木窗青瓦,似乎讓你真正領會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
寶石藍的湖水澄澈如鏡,山影,樹影,云影,人影都貼在碧水之中,水煙氤氤,縹緲朦朧,恍惚,你會懷疑到了長江小三峽,只是,這水不是小三峽的水,它比小三峽的水更為質樸靈秀,如果把小三峽比作是婉約的江南閨秀,那么清洋湖便是淳樸自然的農家女
面對此情此景,身邊的才子才女們都被這湖光山色所陶醉,有的低頭輕吟或出口成章,還有的趕快拿出手中的相機拍攝出這誘人心動的水鄉美景. 船緩緩向南,澄清的湖光山色,好似一幅徐徐展開又無盡頭的山水畫卷,讓你頓生“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綠水一條琴”的詩情畫意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官山,南宋抗金名將張俊,得罪秦繪等人受到排擠之后,愛上了官山這風景優美的地方,曾隱居于此
為此還建有一座“官步橋”,橋邊曾立一塊石碑,上有御書:“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
碑和一些有關文物均毀于文革時期,只留下了悵然美麗的傳說
下得船來,四月的官山,似一幅筆觸細膩的油畫,處處充滿著鄉野風情
又是春天來到,暖風輕揚吹的柳絮滿天飄舞,被春天染綠的村莊,黃鸝鳥伴隨著穿上春衣的牧童歌唱
縱橫交錯的阡陌上,開著一大片大片的紫云英,輕輕的,柔柔的,將春天的風情展露無遺
紫中帶白的小花朵,如夜空中的繁星,又猶如楚楚動人的紫傘
在和風淡陽中開得如此爛,無憂無慮,這些嬌嫩溫柔的小花,激起我們所有同行的女性心中最柔軟的情愫,徜徉在那片紫色的花毯里或撲下或依偎或舞蹈,久久不愿離去
在優美宜人的山水里,黃昏還是到來了
夕陽下的清洋湖斜陽晚照,微風拂過波光粼粼
天邊的云彩使青山披上了一抹金色
我無力挽留最后的霞光,只能看著它漸漸隱去
只有青山綠水留存在心里
感謝這里讓的真山真水,讓我們感受到的真的生命,真的自然
線條對于梵高所蘊涵的情感性,是一種天生的敏感,這可見于他的眾多素描作品
他把印象派的色點擴展成長短不一的色線,由此超越印象派而成為用心靈作畫的大師
在發揮線條筆觸的表現性方面,梵高把倫勃朗繪畫中的密集闊達的筆觸與創作主題的曖昧狀態聯系起來,而演變成自己繪畫中的重要元素,歸納成系統的方法,使之更加明確和純粹,帶著原始本真的沖動心態推向極端
他服從于心靈潛意識的召喚,經常運用波浪形、旋渦形和螺旋形的筆觸來運載奔涌不息的情感,粗獷豪放,充滿大幅度的動勢和緊張而強烈的節奏感:大地山川在顫抖,天空刮起龍卷風一般,如旋渦狀的火焰,樹木糾結一起在升騰,仿佛把自身也要被連根拔起
這種飽含自發性激情的有力筆觸,既非順從事物固有的肌理,也不傾向于對象本身的動態,而是從大自然中抽取出靈魂象征
梵高的筆觸越畫越厚重,使他的精神日益專注于以物載道的直接表現
也許,對顏料本身的色澤、質地、濃淡、厚薄等方面的敏感,是使一個畫家距離自然、超越自我的真正原因
梵高揭示了在繪畫形式和人類情感之間、在物質媒材和終極理想之間,可能存在著可以直接抵達的內在聯系
生離、死別,于妙齡一經風雨的我來說,同樣邊遠而生疏
對其時的我來說,它們不過一個字本上的晦澀用語
直到近些年,生存中太多的變故,讓我對這兩個詞越來越慌張,到了此刻,果然到了看不得,聽不得的局面
55、任何不順心都是一種修煉,進鍋爐的都是礦石,出來的卻分礦渣和金屬
本人的渾家本人疼,即使在這個寰球上,有一部分比你還疼你的渾家,那你就離煩惱不遠了
叫你一聲老公,你就要負擔起男子的負擔,要像棵大樹,讓你的女子小鳥般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