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邊我遽然想起了屈原的高徒宋玉,在《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荒涼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簡直是有失公道
何以要把本人悠悠不稱心的運氣與報國無門的孤獨和秋天絕美的落葉接洽在一道呢?他既首興悲秋之風,后裔就都把多舛的運氣和諸多的不欣喜也和秋天接洽起來,寫了多數悲秋的筆墨,把個秋天寫得悲災難慘戚戚
恕我大肆:大謬也
后來,我定居在了一座小城
城的南北兩面都是山,只是此山非彼山,看上去像高高的土坡,術語稱之為黃土高原
小城的人們管它們分別叫做南山和北山,而城里鼎鼎有名的南郭寺就坐落在南山頂上
由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南郭寺周圍漸漸建起了若干諸如某某山莊之類的休閑場所,尤其在夜晚,總是燈火通明,一派繁華景象
不過在清晨,南郭寺是屬于所有熱愛新鮮空氣的小城的男女老少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聚到這座山,有吊嗓子的,有練劍的,有跳中老年的斯科的,好不熱鬧
當然大多數的人是為爬山而來
從前的狹窄崎嶇的山路,如今都已經被寬闊平整的石階所代替,爬山其實和上自家的樓梯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這里郁郁蔥蔥,彌漫著青草和松樹的味道,這里有著小城最清新的空氣
當你一步步登上山頂,就可以俯瞰這座小城了
晨霧中,只見高樓大廈比比皆是,低矮的平房幾乎看不到了,唯有那一縷縷緩緩升起的炊煙,才昭示著它們的存在,但始終有一天,它們會統(tǒng)統(tǒng)變成小城的歷史
“最悲傷的作文”一下子引發(fā)了網友對貧困地區(qū)兒童的關注,這多少出乎了基金會和當地學校的意料
常年在涼山從事支教、助學等公益活動,黃紅斌對這里生活的艱辛、教育的落后都有體會
不少孩子的生活條件不好,而老師們也不愿意跑到偏遠地區(qū)來教書
比如基金會的秋季支教老師培訓班原本計劃招120人,但目前報名的只有87人
后來祖父離逝,父親就幾乎不回去了,我自然淡忘了這位三祖父
但偶然看見不潔的器物,總讓我不由地想到他指甲的烏黑,又想便是這烏黑的手將祖父扶了起來,這于我多少是有點耿耿于懷
為了在退潮之前趕到目的地,我與陳君分工:他搖擼,我進餐;我劃槳,他吃飯
小船猶如一只展開雙翼的大鳥,貼住水面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