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突然轉過身,敏銳的視覺細胞活躍了起來,一睹那些細雨在天空中飄散的模樣,那些雨規規矩矩一順溜地灌進了屋檐路邊地溝,我忽然明白涓涓細流匯聚成大海的道理,也許流淌到小溪江河湖泊,愿細雨凝聚成波的力量實現百川歸海的理想
在春夏秋冬中輪回,在青山綠水里徜徉,在日出日落中悄然流轉,最終滔滔不絕滾滾東去,到大海完成相聚又相歡的洶涌澎湃,水的歸心似箭,波的萬千思緒,似水柔情的暢想都將一如既往歸順到浩瀚無垠的海洋......
住在一個房間安靜,遠離世界,單獨清理;聽聽音樂,沉迷自己;在蔥,沒有陰影,像煙一樣
沒有任何東西會存在,沒有什么可以消失;沒有桃花,沒有金色的花園;宇宙正在宇宙中間,風很干凈,誰是自我清除的!
季羨林教師說:“戀情可分為兩種情勢,一種是理念主義,一種是實際主義”,而我感觸,最優美的戀情,莫過于把本人的理念揉進實際里
那種皚皚蒼莽之場合什么叫雪岸冰峰,什么叫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老翁們報告我,如許的雪窖冰天,她們也只傳聞罷了,卻沒不期而遇過
生活一旦有了目標,奮斗就有了方向
閔凡利白天干活,晚上寫詩,寫到夜里一兩點是常有的事
至今,他夜里12點之前睡不著覺,這是習慣使然
1988年的夏天,閔凡利又專門拜訪了王牧天、黃強兩位老師
兩位老師給予了他悉心指導,使他的詩歌寫作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次年夏天,他又認識了孔林、楊恒標兩位兄長一樣的老師,這使得他在做人做文上都有了很大長進
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新聞,在新聞寫作上進步很快,稿件先后在《經濟日報》、《農民日報》等大報上頻頻刊出
每當說起創作,閔凡利就非常懷念新聞寫作的那段日子
因為新聞的寫作,對他語言的凝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學夢園里的苦與樂 他因為寫詩少有名氣,后來又覺得短短的詩篇遠不能盡性闡述他的思想及感悟
于是,從1995年春天開始,閔凡利找到了適合表述他的文學樣式——小說
他進入狀態時異常順利,當年寫出的作品就被《鴨綠江》、《都市》等刊物刊發,從而堅定了他的信心
很長一段時間,他的生活是在極端困苦中度過的
他非常感謝那段生活
在那段日子,他深深地明白了生存的含義
艱苦給了他奮爭的勇氣,困難給了他創作的斗志,他暗暗地咬緊牙關,一定要用筆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寫出來
1996年,閔凡利由于在創作上成績顯著,被山東省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然而,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當心血鑄就的小說《殺手如蟻》投給諸多刊物后,屢屢被退回
淡淡的失落后,他并不灰心
他相信自己是緣于潛心寫作的心態,而不是曲意為了發表而發表去迎合編輯的心態
他更堅信,是金子總有一天會發光的
他的堅持為他迎得了收獲
《紅巖》文學雜志總編輯梁平發現了這篇佳作
把小說的名字改成了《死帖》刊發在《紅巖》上,《中華文學選刊》和《小說月報》相繼轉載,八一、西安兩家電影廠爭相購買電影版權,最后與西安電影廠達成了協議
閔凡利用實際行動驗證著一個古老的道理:一分心血,一分收獲
從1989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先后在《紅巖》、《大家》、《莽原》、《時代文學》、《江南》、《長城》、《芙蓉》、《北京文學》等全國500余家文學報刊上發表小說300余篇,散文500余篇,計170余萬字
中、短篇小說《解凍》、《神匠》、《三個和尚》、《地瓜啊地瓜》、《油鉤子、油撇子》、《玉葬》、《張三的面子》、《蓮花的清香》等近百篇作品分別被《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小說精選》《讀者》、《青年文摘》等報刊選載
小說《解凍》被遼寧廣播電臺改編成電影和廣播劇
他還有作品分別獲“全國小小說大獎賽三等獎”和省委宣傳部舉辦的“慶祝建黨八十周年文學征文小說組二等獎
”2000年,棗莊市委、市政府把他選拔為全市第三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2005年被滕州市市委市政府選拔為第四批專業拔尖人才
2002年被滕州市政協吸收為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現在,功成名就的閔凡利,仍不忘記用自已這個鮮活的例子,教育感化著新一代的文學青年
他常說,就一個寫作者而言,你不可能一生下來就進入成年;你也不要喝一口酒臉紅就從此不再沾酒
成就文學非一日之功,最終還得靠實力和定力
圓夢后的濃濃鄉情 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寫的東西越來越好
滕州市委、市政府把他破格安排到了是文化館,并給他解決了編制和工作上的一些問題,從而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
好多人也勸他把家搬到城里吧!他不干,他有自已的想法
他深深地思考一個作家與城市的關系
他用理念構筑了自己的筆下城市——善州
這是一座溫和的城市,她比城市善良,她比鄉村博大,她溫暖、多情、古樸,她有滕州的影子,她是魯南鄉情、民俗的總和
這座城市的純樸和善良、溫馨和美好每時每刻都感動著他,呼喚著他
他把痛苦、歡樂和淚水用愛融化成了和風細雨,澆灌進了他的作品
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頭頂高梁花子的農村孩子的坦蕩和深情
篇篇濃郁的鄉土佳作,可以詮釋他對家鄉的眷戀,對土地的癡迷
他在好多作品中把自已的文學創作比喻成種地,他把摯愛的文學看成自已的土地
辛勤播灑著熱血和汗水來回報他的父老鄉親
生活中的低調作家 神交已久后,在作家鄧洪衛的作品研討會上,第一次見到了他
他的帥氣與灑脫讓人無法把他與農民聯系在一起
高高的鼻梁上斯文地架著一副近視鏡,眉宇間英氣逼人,緊鎖的眉頭豎著一條深深的轍,也許這是作家獨有的智慧紋,也是他常期思索留下的痕
一米七五的個頭,烏黑的頭發文質彬彬地分著
更惹眼的是他肩上走那兒挎那兒的筆記本電腦
整個一學者嘛!更讓人驚詫的是他的年輕,好多讀者感悟著他作品中的深邃思想,怎么想他也得有五十歲了
正在細細端詳他,他親切禮貌地伸出了友誼的大手
因為同是山東老鄉,彼此離得很近,所以猶覺親切
一番噓寒問暖,家長里短后,才向他請教起有關文學方面的話題
他沒有說話,打開了他的筆記本電腦,點開了他對好友鄧洪衛作品集《飛翔的草帽》的真誠點評及入木三分的闡述
詩性的語言中,閃動中作家鄧洪衛篇篇作品的題目
足見閔凡利閱讀之認真仔細,對待友人之披肝瀝膽
簡直就是一篇難得的導讀
該到他上臺發言時,他沒有多說什么恭維的話,而是很認真地讀了他的這篇點評
臺下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鄧洪衛更是激動得眼圈潮紅
會后不久,幾個文友又聚在一起時,自然而然地談到了閔凡利
都說這家伙厲害了,他的小說《真愛是佛》被收錄在了大學課本,還榮獲了今年的小小說金麻雀獎………王奉國提議說:“閔老師最近新屋落成,我們何不去湊個熱鬧
于是幾個文友雷厲風行真的奔了他家
看著還是從老屋里冒出的炊煙,王奉國領我們進了他的老家
破屋破瓦,土墻已大面積坍塌
一副凄清衰敗的景象
讓人不忍心與那個背著筆記本電腦去開會的閔凡利聯系在一起
王奉國喊出了正在埋頭創作的閔凡利
進屋后,屋內的景象又讓人吃了一驚
在這破敗的小屋里,卻有一個像模象樣的書房
書柜排滿了四周,算是與外間隔離開來,獨成一書房
偌大的老板桌上擺著兩臺計算機,一個臺式的,再有就是他的筆記本,激光印字機,音響一應俱全,桌子上還放著兩個手機,一部固定電話,精致的老板椅還是可躺可坐的那種
電腦前的兩個書柜被樣刊塞得滿滿的,格外引人注目
另一個書柜放著他的各種獎杯,茶幾上放著精致的茶壺和名茶
對面的墻上掛著幾幅名人字畫與他各地領獎及筆會的照片
閔凡利笑說,這就是他的客廳加書房
同行無不驚訝,他竟然擁有如此雅致有品位的書房,竟然有這么多精品藏書
坐在書房里根本就忘卻了是在農家小院
走出書房,你又不得不感嘆,閔凡利真是了得,竟然在這里誕生了篇篇佳作
這小院可真是風水寶地呀! 談到當下文學的不景氣及文人的浮躁時,閔凡利說,誰說文學不能養活人,我一家老少全靠我寫字養活,這不,還蓋了新房,一份耕耘總歸會有一份收獲,知識是不會厚此薄彼的
怕就怕現在的文人急功近利,辱沒了文人最起碼的準則,也搞亂了文學市場,失去了文人的品格,這真是很可悲的事情
說著他領我們去看他的新房
新房很漂亮,閣樓一樣
院墻及大門都已建好
很景氣,大家都覺得這才是閔凡利應住的地方
閔夫人正低著頭把從地里挖來的大蒜鞭起來
對于來的一伙人全然沒有察覺
為免尷尬,閔凡利幽默地說:“老楊同志工作這么認真呀!”閔夫人抬起頭,溫情地看了一眼閔凡利,甜甜地笑著招呼我們
這才注意,若是在城里,閔夫人可是地地道道的大美人
同行的幾個人都說這蒜長得真喜人,挺大的個
閔凡利說:“老楊同志,既然大家都喜歡,你拿幾個方便帶,一人給他們弄點兒,走時帶著,他們城里人稀罕這個
”閔夫人答應著,挑最好的,每人給我們帶了許多
在送我們去車站的路上,壓得他的破自行車吱吱叫著
他幽默的笑說,瞧我這老伙計又得意地唱起了歌
戀戀不舍地別了他,載著我們的公共汽車愈行愈遠了,再回頭,還看到閔凡利站在村頭朝我們前進的方向眺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