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子下面有一處山洞,傳說直通東海(我們家在膠東半島的東南面,一直向東便是黃海,因處于我們家的東面,便世代稱其為東海),有一條蟒蛇盤居在里面,誰敢進(jìn)去便一口吞噬掉
但它卻擋住了東海之水不能淹沒我們的村莊
我有個堂兄從小天不怕地不怕,人送外號“愣頭青”,他偏不信那個邪,領(lǐng)著小伙伴們拿著手電筒和火把進(jìn)了洞,走了十幾米便回來了
他沒說過害怕,但小伙伴們都說他發(fā)抖
也許那民間傳說在人們心里根深蒂固了,一個孩子怎么可能安然面對、無動于衷呢? 有了山的高度,有了這些歷史的、現(xiàn)實(shí)的傳說,自己有時一個人挺起瘦小的胸脯,叉著細(xì)小的腰部,仰視著那座山峰,便覺自豪、神往
可那時年小,沒有誰能夠帶上自己上去看看,所以那座山便在我腦子里打上了那么深的烙印,也在我心里留下了小小的缺憾
下放結(jié)束,我又回到了父母工作的地方,離開那座山便遠(yuǎn)了
“文革”時期曾經(jīng)編印了一套《山東民兵革命斗爭故事》,忘記是哪一期上登載了一篇題為《盆子山前地雷戰(zhàn)》的文章,令我讀了再讀——原來地雷戰(zhàn)就發(fā)生在我們村呀!因?yàn)橄扇伺枋侵車荷降闹聘唿c(diǎn),日本鬼子想在山上修一個碉堡,可以統(tǒng)治周圍的村莊
白天鬼子趕著民工上山修起一塊碉堡,到了晚上我們村的民兵英雄便上山去拆除了
第二天鬼子再來修,我們再拆
后來民兵們一想,不能讓鬼子再來了,讓他們嘗嘗民兵的“鐵西瓜”吧
可是一想,鬼子漢奸趕著民工們走在前面,傷了民工怎么辦?于是集思廣益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引信拉繩埋在民工們走過的地方,地雷埋在鬼子們落腳的地方
第二天鬼子一來,大模大樣地趕著民工上來了
鬼子想得美滋滋的,有民工在前面踩雷,就不用怕你那個地雷戰(zhàn)了,再也不用怕坐“土飛機(jī)”了
就在他們高興的時候,“轟”、“轟”連響,日、偽軍早被炸得血肉橫飛,剩下幾個缺胳膊少腿的灰溜溜地逃之夭夭了,再也不敢去修什么碉堡工事了
我對伙伴本來有點(diǎn)涇渭分明
對于出此刻我人命傍邊、對我要害的那些人,我常常會積極去接洽對方,盡管分隔多遠(yuǎn),有時機(jī)仍舊想去看看她能否變了相貌
而從來沒相關(guān)聯(lián)隨后被功夫連帶著短淺回顧一齊沖走的那些人,偶然的接洽基礎(chǔ)也各懷手段,邀約則是能拒則拒
由于不想給本人添不清閑,也不想給對方找煩惱,更怕打攪回顧,各清閑各自的寰球里全力生存,才是最安適的狀況
,是一杯耐人尋味的酒,是一種寧靜美麗的心境,是一顆酸澀甜蜜的果
寂寞是對往事的沉湎難忘和對未來的堅定執(zhí)著
31、前進(jìn)的理由只要一個,后退的理由卻要一百
消逝在這個年里,讓小兒童們少了一份歡樂,但又縮小了對情況的傳染,也給兒童們帶來了一份份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