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打的茄子——蔫了
——題記 秋風一冷,菜園里的茄子也就不再怎么結茄子,只是會結出一些又小又硬帶瘡的小茄子蛋,硬邦邦的小茄子蛋怎么炒都不好吃,又苦又澀,還直墊牙,味道相當的不好,所以農人便任其生長,任其零掛在日漸衰老的茄子棵上
等到下了霜,茄子棵讓秋霜一打也就榻了秧,而那些零掛著的小茄子蛋就愈發的難看了,灰頭土臉的,個子變得比原先更小,用后一捏皺巴巴的
其它把那些小茄子蛋故意的留在地里而不去摘它,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
別看這霜打的小茄子蛋難看,卻是一種做咸菜的好原料呢
在我們老家,適逢秋后幾乎家家都要做一種咸菜——茄子包
把那些經霜打過的小硬茄子蛋從茄子棵上摘下來,其實這時候的茄子棵已經死了,所以小茄子蛋里的水分也很少,所以份量并不是很重;再把這些小茄子蛋洗干凈用刀切成約摸半公分厚的薄片,然后放到鍋里大火蒸,得用蒸饅頭的大火才行,等熄了火,再燜上幾分鐘,這樣蒸出來的茄子才會爛,才會成泥,接著把蒸好的茄子泥裝進盆里自然的變涼;把蔥和姜切成碎末,倒點香油,放點胡椒面,最重要的是別忘記了放鹽;最后再把已經涼過的茄子泥和和這些作料摻在一起攪拌均勻,一種風味獨特的小菜——茄子包,就做好了
做茄子包一般放鹽較多,所以只能當咸菜吃
茄子包吃到嘴里絲毫感覺不到小茄子蛋的澀味,有一種很特別的也是無法形容的味道在里面,我想也許只有自己親自吃過的人才能體會的到吧
母親每年秋后都會做很多茄子包,記得上學的時候,我最常吃的咸菜就是帶花生仁的炒蘿卜條和茄子包了,等到母親做了茄子包之后,每次返校都會帶一大瓶子的茄子包,結果到學校后由于同學們的幫忙,不幾天就會吃個精光
母親以前做茄子包用的都是自家菜園里的小茄子蛋,如今母親年紀大了,也已多年不再種菜,不過現在市場上每到秋后都有大量的小茄子蛋賣,很容易也很方便的可以買到
我曾經問過母親,為什么不用夏天長的大茄子來做茄子包,母親告訴我說,那樣做出來的茄子包沒有小茄子蛋做出來的好吃
起初我還不相信母親所說的話,嘗試著在夏天的時候自己做了一回,味道果然要比小茄子蛋的茄子包遜色的多
心里有個問題一直讓我很是奇怪,這樣做出來的咸菜為什么叫茄子包,而不叫茄子泥呢?如果有一天,這小小的茄子包也能變成商品而在超市里出售,那該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啊
認識Z是十多年的事了
1983年的夏天
我背著綠色的軍用挎包,那里面裝著我需要全心應付的許多課本,語文,數學,外語,歷史,政治,物理,化學
每天按時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
這是一條被父親寄予了很多希望的路,他不斷地向我灌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
父親沉重的話語,殷切的眼神,激發了我心中想要把這條路延伸到遠方的強烈沖動
我學的很苦,成績一直不錯,我每天早出晚歸,在距離家和學校十里的路上反復交換終點與起點,交換的結果是每期為父親領回全鄉第一名的獎狀
父親對我的表現無疑是滿意的,作為獎賞,他會給我一定數額的零花錢,我則把它們通通交到鎮供銷社一位賣連環畫的姑娘手里,那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姑娘了,現在回想起來我再也沒見過那么美的姑娘了
當然我喜歡的還有好看的連環畫書,《楊家將》《三過演義》《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凡是那時能買到的我幾乎都看過,我忍受著饑餓,舍不得吃中午飯,把父親給我的錢全都送到了那個姑娘溫暖而細膩的手心里
我還喜歡聞那里的氣味,煤油的氣味,化肥的氣味,醬油的氣味,白砂糖的氣味
那多種氣味混合在一起發散出來的氣味,使我空空如也的肚子暫時停止了咕嚕,使我瘦弱的身體仿佛在霧中行走,飄飄上升
又一個放學的下午,我懷揣著父親給我的兩毛錢來到供銷社的房間里,那是一個細雨霏霏的下午,柜臺前沒有人,我去的時候只看到了一個男子,后來我知道他是剛分到這里的老師,他就是Z,他急匆匆地走到姑娘的面前,掏出一封信來,滿臉通紅的把它交到姑娘的手里,那姑娘似乎很不給面子,她氣沖沖地把信往地下一扔,那封牛皮紙包著的信眼淚汪汪地掉在了地上,不偏不倚地掉在Z的腳邊,Z非常尷尬地拾起地上的信,一道煙似地溜出了商店的門,然后毫不猶豫地鉆進風雨中
Z向那城里來的,非常漂亮的,高傲得像公主般的姑娘求愛的過程清清楚楚地裝進了我少年的記憶里
后來我和他成為同事以后,向他提起這件“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事情,他總是跟我急
我說如果你當初再大膽一些那姑娘就是你老婆了,他還是給跟我急
看來他很不愿意提起那一件事情,他說都是咱不自量力,也不看看自己是誰
咱們辯論著一首首動聽新穎的小詩,穿梭唐風宋詞,悲吟李煜的“好像一江綠水向東流”,動情朗讀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哀吟李清照的“才上眉梢,又下心頭”
南邊的晚上,天際的云飄來蕩去,和風輕輕吹拂著路途兩旁那百里挑一的樹葉,深居紙醉金迷的喧鬧城市里的十足發端變得寧靜
生存,在背叛期的芳華里蹩腳著標新立異的向往,那些厭煩了拙樸滄桑里良莠不齊的斑駁陸離樓宇,迷惘了心中那些在功夫中輕輕流過的人和體驗過的事
又見老屋有一支有關老屋的歌,在心里打了很久、很久的漩渦,一直沒有唱出來
今年春節,我終于在侄兒的陪同下回了一趟老屋
天!這是那棟我熟悉的親切的熱鬧的、生我長我、陪伴了我十八年的老屋么?怎么這般的低矮?我童年、少年眼中那高大、氣派的大斗門哪里去了?那142020-12【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