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認為有沒有代溝,或代溝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設身處地與互相理解
若一個人無設身處地的能力和互相理解的覺悟,哪怕就是同齡人,也很難相處,更不用說知道他們的心語了
我愿意和年輕人,在校學生,甚至小孩子們交流
用慈祥的微笑,用孩子們喜歡的話題,用贊揚與鼓勵的的眼神
把自己變成年輕人或小孩子的心態,再和他們交流,從而得到了他們的心語
這與其說是一種幸福,還不如說是一種痛苦
/> 俗話說:王母娘娘不好色,九天仙女何處來?世人都好色,即所謂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不同的只是,好的方式,好的程度,好的高雅或低俗
好色,是一個內涵很寬泛的詞組
它包括了熱愛、追慕、艷羨、獵美、漁色、淫亂、迷戀、沉浸等等詞義
它的最早出處,沒有考證過,但楚王(是不是楚懷王,忘了)說“寡人好色”,也算是一個出處吧
這位楚王倒也坦率,不遮不掩,不象別的人,表面上正人君子,骨子里卻是男盜女娼
不管你是圣賢君王,正人君子,還是市井小民,甚至是和尚道姑,都不可能不具有人的本性
客觀的色相,反映在主觀的審美意識中,會產生強烈刺激,引起情緒的波動變化,這是不可抗拒的
一個從來沒見過女人的小和尚,即便師傅說那個女人是老虎,他也愛這個“老虎”,就很能說明問題
美色本身沒有錯,好色本身也沒有錯
那么,為什么要說色字頭上一把刀,會殺人呢?西門大官人和潘金蓮的故事,好多人都知道,他們都成了色字頭上那把刀下的鬼
今古奇觀、三言二拍中的好多故事,也是講述好色沒有好下場的
人們把西門大官人這樣的人,稱為好色之徒,這種稱謂很有些貶義,就象罵人是流氓一樣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呢?雙雙愛慕,不惜私奔,以成百年之好,被傳為千古佳話
兩相比照,天壤之別
看來,不是不能好色,是要把握一個度
這個度,就是不以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為標準
好色,要好得正氣,好得光彩,好得藝術,好得令人敬佩!一代偉人孫中山就說過,他有兩大愛好,一是愛書,二是愛女人
這后一種愛好,無異于說他自己好色
但在這一點上,除了宋慶齡的老爹宋查理不能接受之外,世人又有誰說過微詞呢?一代名相、堪稱中華美男的周恩來,身邊常常是美女如云,誰又聽到他的緋聞呢?歷史上的武則天,到了70多歲的晚年,依然風流好色,包養美男,除了當朝想推翻她的人,后人多關注的是她的政績與建樹,誰又對她的好色喋喋不休呢? 指責、痛斥別人是好色之徒的人,往往是自己十分好色、而又被深深壓抑得苦悶不堪的人
他得不到,就嫉恨別人得到;甚至常常以小人之心去度他人之腹
因為他心地灰暗,滿腦子流氓意識,因而看任何人也如是
上世紀80年代以前,因所謂的“生活作風問題”而被搞臭、處分、判刑者很多,就是這種灰暗個人心理擴展為社會心理的惡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多么正常,多么美好
活佛額爾德尼*卻吉堅贊,不也因為愛慕董其武先生的胞妹,而不惜違反教規同她成婚了嗎?有人會說,在下把愛情和婚姻與好色混為一談了
其實,愛情和婚姻不過是好色這一人的本性之樹上所結的果子而已
沒有“好”就沒有了原始動力,就沒有了男女相互之間的吸引,沒有了生生世世的忠貞不渝
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好而不亂真君子
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飲,你很偉大;但在不危害社會、不危害他人的前提下,你取個十瓢八瓢的,也不見得就渺小
以皇帝舉例,但凡對異性擁有量很大,子女幾十上百的,都是進攻性極強,可以成就霸業者,如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乾隆之輩;反之,則如許多末代帝王,沒有本事治國不說,連好色的本性都喪失了,致使香火無繼、斷子絕孫,焉能不一敗涂地! 只說好色,不是誨淫
打住
看見這則故事,先人們的形象頓時變得可捉可摸起來,原來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沒錢吃飯也要裝足面子
不同之處是先人裝面子裝得節約,后人裝面子裝得大方;先人裝面子用一個果菜盤子,后人則需要一個廣場才覺得像那么回事
本來我領會的你都領會,我的憂傷我的擔心我的抽泣,你都領會,你和她演繹著本人的影戲,我就像是個過客,等閉幕那一刻,我笑著看爾等快樂而后拍手擺脫
想了很久,厥后畢竟想起來,萬悅城二樓,猶如從來很多是餐飲店,長久沒來,這么形成了超級市場?其時在超級市場晃蕩,越逛越詫異,越逛越迷惑,莫非是幻覺?莫非回顧也墮落了?如許回顧著,確定要再好好逛逛一遍,看個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