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沈水書坊書系”將沈陽興盛的故事娓娓道來:《劇變觀瀾》道盡沈陽產業的洶涌澎湃、《紫氣東來》報告王宮表里的云淡風輕、《沈水散葉》截取沈城人生存的汗青圖章、《沈水聽濤》展示戲臺藝術的繁花似錦、《盛京瓷畫》勾勒華夏陶瓷的燦爛之路
如今孩子已經像我當年的歲數,卻連荔枝樹長啥樣都不知道
每每說給她聽我童年時的樂趣,她不以為然地說:“什么,拾掉在地上的東西吃還高興成這樣?”得,說了跟沒說一樣
我感覺她們這一代離真正的童年越來越遠了,所以,她們沒有四季的感覺,我們有過的那些童年樂趣,她們是不可能再體會得到的了
去醫院要經過古老的護城河,然后再走一段彎曲的石板路
到了醫院,我看見母親偎在父親的懷里,注視著那兩張幸福的笑臉,我突然覺得他們有些陌生
于是低下頭,看著母親懷里緊皺著眉頭的小小人兒
這就是我的弟弟?他好丑啊
母親哈哈大笑,在我的臉上括了下,然后說他還小,長大了就是個帥小伙了
我趴在床邊不敢動彈,母親的聲音好溫柔啊,并且她用手在摸我的臉哩
午后,自己又到了新華書店
面對一排排的新書,目不暇接
自己便在文學、歷史、書畫幾個類區里打轉,感興趣的,便拿來一瞥,再瞥一眼書價,放回原處
然一下午竟沒有可要買的書,多數當然是書價不菲了
既然來了,就不可空手而歸
最后拿了一本自認為書價不貴、頁碼多、有價值的巴金之《隨想錄》
巴金先生晚年的《隨想錄》,可以說篇篇俱是美文,信手拈來,意味悠長
有的書,有錢能買到,這是大眾化的普及的書;而有的書,有錢就不容易買到
《池北偶談》是清代王士禛的史料筆記,自己早就想購得一本
然而,尋了幾年就楞是沒買到
也是近日,從網上搜索“池北偶談”,卻見北京蔚藍網絡書店有賣,于是趕緊寄錢過去,一周內書已放到了案頭
銀白色的封面,嵌上一支枯梅,“池北偶談”四個宋體大字豎排,給人以古雅清新的感覺
內頁暗黃的仿古紙質,繁體豎橫,仿佛一下子把自己帶入了漁洋山人當年寫作的那個溢滿墨香的書房
細端內容,又驚喜地發現“葛端肅公家訓”和“邢太仆”兩詞條,為研究家鄉先賢又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真是愛不釋手呀!還有一例,網上從上海購得《百梅圖說》一冊,其中正有所尋的邢慈靜之《中華第一梅》,此正是:眾里尋她千百度,卻在網上淘寶處
48、人生這么短暫,喜歡就要互相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