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個主打風花雪月的骨氣,這個季節萬物抽條成長,萬物賴之存在的雪水很多,山野的霧氣也很重
牢記兒時在這季節上學,即使打了傘,卻仍舊會在去書院的半道上被雪水將衣著書包打濕,所有人都是一副落湯雞相貌,身邊的姊妹與發小亦躲不開瓢潑似的雪水,只能閃著同樣濕淋淋的眼睛望著相互,而后笑著跑在雨里,跑遠些身影就被山野的濃霧掩去,只能見少許矇眬的表面
時間似水,時間易逝
往日的縱然讓他擺脫,即日、來日老是從不食言地準期到來,準時擺脫,稍不提防又是一個即日、來日的到來
日子老是過一天少一天,咱們沒轍薅住時間的腳步,它老是不緊不慢地流動著,輕輕地向前挪移,總發覺本人莫衷一是的隨之流失
周末,下午3時,我們便來到岷江邊的胖哥魚莊
我是東家,成都的幾位作家朋友是客人,他們來參加我的作品研討會
他們說,客隨主便,我們就來到了這里
顯然不是來吃鮮美的黃辣丁,巖扁子,雪魚,或青鲅,鰱魚之類
至少現在不是,現在還早,還不是吃飯的時候
我們是沖著岷江而來的,這魅力無限,款款深情的一江秋水;該吃飯的時候還是要吃飯的,只是,那不過是熱愛岷江的理由之一,這種江河之戀的順乎自然的邏輯演繹
一條報廢了的躉船,被裝上氣派的樓層和高雅的房間,改頭換面,就成了在水一方的美食風景
不僅讓船享受了從未有過的奢華,更圓了多少人的戀江之夢,躉船,漁家和絡繹不絕的市民
我想,江河是一個適合于圓夢的地方
比如眼前,我的朋友,這些在文字中營造維美的作家們,一來到這里,便童真萌發,回歸本我,自然地釋放出了深藏的天性
我相信,此時,朋友們與我一樣,心里都非常清楚,我們胸中的那些個點墨,算得了什么;在我們精心炮制,自以為是的所謂華麗文字里,再美的風景,面對自然,面對江河,都會自慚形穢,顯得蒼白無力
震撼與靜默,是我們來到這里的第一感覺
這是怎樣的一條江啊!它沉靜、含蓄、優雅、謙遜,甚至有點羞澀
時置初秋,正是農人收割的季節,這江似乎也在為我們應證一種收獲的心情
江水是清澈的,夏天的洪水,已蕩滌盡了它一身的污穢,那些漂浮的死豬,雜物,還有被工廠和城市排放的BOD,COD染黑了的積水;于是,這江像一位滿身臭汗的挑夫,剛剛沖了個涼,顯得一身的清爽
水仍豐盈,滿滿的一江,仿佛仍在豐期的夏季,卻濾凈了夏時的腥紅,狂野;當然,也沒有冬天的污黑,呆滯,或春季的惺忪,庸懶
一切都似乎恰到好處
最抒情的是那水的流動姿勢,不急不滯,步態輕盈,像一位成熟優雅的古典少婦,剛完成一天“早早起,出房門,燒茶飯,敬雙親”的神圣使命,輕松地在自家的庭院散步;那一顰一笑,都顯得風情萬種,雅自天成
就是這樣,我們的審美邏輯,已被傳統格式化,喜歡這種不肆張揚,柔順溫情的傳統之美
不僅是人,遠處的幾只白鷺,似乎也著了迷
它們不知什么時候,從什么地方飛來,見了這條迷幻般的江,就不想走了,在那里覓食嬉戲,演絳風花雪月的故事,為這江點綴一些浪漫
如果僅僅是這些,僅僅是自然之美,就小看這江河了
是江邊一群悠游的小魚,讓我突然想到了這一點
我想起了前年的一個治污論證會
會上,有專家說,由于環境破壞,江河流水減少,這條江里已發生過多起死魚事件,這江水已惡化到生命成活的極限
當時,我的心里微微一震,沒有了魚,不能生長魚,即便這江里仍有水,水仍在流動,這江還算是一條有生命的江嗎
從人類的蒙昧時代起,江河對我們的魅力,不就是來自生命的誘惑么?我想起了兩河文明,那個被古希臘人叫做美索不達米亞的地方
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蘇美爾人就來到了這里,填平河岸的沼澤,依江筑屋,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最初的文化
案頭放了一本《消失的建筑》,沉重的文字,帶著我們進向遙遠,尋找那些在歷史的深處呼吸的凄美詩意
翻開書本,不得不令人為之震撼!我發現,幾乎八成的古典建筑,都是依水而棲
江河,以其原始甘純的乳汁,哺育了這些古典建筑,哺育了我們的先人,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而它們的消失,除了戰爭,瘟疫,幾乎都與一條枯竭的江河有關
透過這些沉重的文字,我仿佛看見湮沒于尼羅河西岸的古埃及帝王國,消失于湄公河流域的婆羅浮屠,或那些沉睡于歷史深處的河姆渡時期的稻谷、谷殼、稻桿、稻葉和村落
記得,小時在鄉下,一年大旱,滿壩的秧田,都龜裂開了木指大的口子,綠油油的秧苗,眼看著一天天枯死,農人們心急如焚,這是來年的命根子呀
在生產隊長的八方張羅下,終于有一天,從大隊借回來了一臺柴油抽水機,連夜安在了思蒙河畔
那生命起死回生的一瞬,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腦子里
那天一大早,爸爸就起了床,扛著鋤頭,來到秧田邊,焦急地徘徊
當看見那從河里抽起來的水,救命之水,淙淙潺潺,流進田里,滋滋地浸入那龜裂的田縫時,我分明看見,爸爸兩眼噙著淚,那雙緊握鋤頭的手,在微微顫抖,仿佛面對神圣的救世主
從此,我才似乎明白,江河與水,在爸爸心目中的地位
我堅信,正是因了哺育生命,承載生命,才賦予了江河如此豐厚的美麗!這就是我們生生息息的江河,它成全了生命,同時也成全了自己;這就是江河的邏輯,東方式的文明土壤與生命哲學! 我們的閑談自然從江河開始
面對這哺育我們的浩瀚大江,就像面對養育我們的父親母親,我們似乎只有景仰,崇敬,孝順
這沒有什么奇怪,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知恩圖報,飲水思源,早已是鐵定的神圣美德
然而,面對眼前這條富有生機的鮮活大江,幾個不安份的人,似乎又有一些不滿足
突然想到正在了洽談的基因芯片項目,分辨率比世界先進技術增強了5000倍
它不是把思想的智慧之光,聚集在一維的傳統空間上,挖空心思去提高探頭的分辨能力;而是采取逆向思維的方法,改變傳統的照相式的反光感應原理,采用直接吸收光源的方式,從根本上提高基礎信息的強度
于是,我反問自己,江河除了帶給我們生命與美麗,還帶給了我們什么?竟是一時語塞
我根本就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就像沒有認真想過為什么要一日三餐,為什么要朝九晚五,我們現在許多奉為至寶的東西,究竟是不是對
靜坐江邊
我們看見,我們的祖先從江河文明中走來;面對江河,我們和我們的先人,都有戀母情結
只是,也許先人們是坐在一塊石頭上,一棵榕樹下,或一座石拱橋頭張望;而此時此刻,我們是坐在胖哥魚莊的樓頂
一塊臨江的平臺,雖然只是從一條破船的修補中搭建,卻一下托高了我們的眼光,令我們有高高在上的虛幻
我們自我感覺,看清了這江的一切
其實我們錯了,真真切切地錯了
我們只看到,這江河里的水,像一條線,浩浩蕩蕩,從上游的弓杠嶺,都江堰而來,流向下游的長江,大海;看到這江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也是一條線
我們已習慣了按照江河的行走姿勢,沿著一條線,最多是曲線,展開我們思想的羽翼;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祖宗傳承下來的江河眼光和江河意識
從這個意識出發,看到了長江文明,黃河文明,東方文明,看到了火藥和指南針;我們欣慰,驕傲,沾沾自喜
我們忽視了在三維的空間里,還有大雨,冰雪,雷電,有血管般綿密交織的溪流,它們才是這江河活的源泉
當然,我們最大的忽視,是忽視了大海的存在;沒有想到在我們的審美哲學與生命邏輯里,大海所擁有的位置
我們悠閑自在地在江河里行走,一走就是幾千年,每每陶醉于沿途的旖旎風景
已經過了很久,有兩隊人馬,乘著一艘叫著五月花號的舊船,才從英吉利海峽邊的南安普敦港出發
他們由一些受迫害的清教徒,落泊商人,流浪者和政治異己組成
時間是1620年9月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他們似乎姍姍來遲
但是,一開始,他們的行走就面向大海,開闊,迷離,有多種選擇,構成了他們大海意識的因子;而不像我們的先人,比如仗劍去鄉的李白,江河,早已把他們行走的方向劃定
這些落泊者們最初的想法,也許只是想換一個生活環境,更好謀生
然而,在經過65天的驚濤駭浪,生死挑戰后,他們對大海和即將登陸的陌生之地,似乎有了全新的感悟和認識
盡管他們受盡饑寒,迫切渴望面包和水,期望快快踏上這片神秘的土地
可是,當新大陸的海岸線隱約出現的時候,他們并沒有急于搶灘登陸,占山為王
他們強烈感到,還有比生活,生存,經濟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文化和秩序
于是,作為美國精神憲法的《五月花號協議》誕生了
正是它,奠定了美國價值觀的精神基礎,或者說,創造了西方文明的基石
我們循著江河和大海的不同足跡,從形而下,到形而上,進行溯源和對比
當然,不是用一維的標尺,比長度,再長的江河,也長不過光陰和時間;而是用多維的的標尺,比寬度,厚度,深度,高度
從江河意識出發,我們追溯到了東方文明的國粹,孔孟的仁,孝,義
它要告訴我們什么;千百年來,它告訴了我們什么呢?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金錢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還是三崇四德?當我們揭開這些溫文爾雅的面紗,無非是兩個硬梆梆冰冷冷的字,服從,服從,服從;一切創造與競爭,都是不安份
就像江河里的水,只能循規蹈矩,乖乖地順著河床流,否則,就會受到治理
于是,在江河邏輯下,一個呀呀學語的孩子,一個平庸低能的人,便可高舉起服從的游戲規則,決定著億萬人的思維和命運
從大海意識出發,我們追溯的時間很短,不到400年,卻發現了大海的秘密,它向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廣柔無垠的遼闊空間
我們探尋的觸角,接觸到西方文明的皮膚,如觸電,令人微微一震
不可否認,自由,平等,博愛的溫情面紗,同樣遮掩著許多虛偽與冷酷;但是,它卻告訴了我們一個汪洋恣意的大海邏輯: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需要自由、平等和競爭;競爭不承認君臣父子,只講公平、公正和有序;愛是人類神圣的使命,愛人之人人自愛之
既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家園,就互愛互榮吧,而不要互害互滅,哪怕是一個陌生人,一頭野山羊,一棵樹,一株草,都應當成為愛的精靈! 于是,我們發現,江河邏輯與大海邏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并不僅僅是由經濟與時間拉開的距離,而是它們母體里攜帶的基因,就像這岷江里的青鲅和土鳳,分明是兩種不同的魚
走出江河,許是另一片藍天
那條溪離我住的地方不遠,水聲如幽秘的蛙鳴,葦草叢生
我們無法斷定這樣的蛇鰻鱺是如何產生的?《本草綱目》里說蛇與鰻鱺交而生蛇鰻鱺,兇而有異能,食生畜及腐尸
古代稱為蛟,河螭
五百年而生鱗,八百年而生角,一千年而布風行雨,五千年而成龍
我不相信古代的說法,也不相信《本草綱目》的說法,它應該就是一種魚類,類大鯢
惜未親睹此物
3、我們一起奮斗的日子,一起跑過的日子是最值得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