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五月初五是端午,粽葉飄香鼻尖傳
片片蘆葦片片情,點點紅豆寄情誼
粒粒紅棗心歡喜,滴滴雄黃吉祥意
年年歲歲端午節,分分秒秒幸福時
/>尋找羅朋的日子里羅朋離開我們快三個月了,可我還是時時地想起他
他的微笑,他的溫和,他的敏捷,他的晶瑩的心,總是叫我忘記不得
他的青春和激情已融入滾滾的長江,在我心中奔流
在搜尋和告別他的日子里,我參與和記錄了這一切
從此,他于我的印象比生前更清晰,更鮮亮,更崇高
而此前,我只知道他姓“羅”,稱他為“小羅”
7月2日上午9時許,我接到一個電話,說“小羅出事了”,讓我到現場去,并準備做相關的報道
但我并沒有立即前往
我的腦海里迅速翻動著對羅朋的印象
我不想去江邊,不想有這樣的任務,不希望這事真的就發生了
然而,電話是千真萬確的
區委副書記馬秋平、組織部的同志們在那里忙著打撈了一宿
羅朋在荊州市沙市區委組織部給部長開車,我與他本沒有什么接觸的機會
可有一次寫材料,深更半夜的回家,組織部的領導要我搭車,我看來來去去的要跑大半個沙市,不肯上去,沒想到平日里不言不語的羅朋卻說:“不要緊,我送您!”我看他們不走,又怕耽擱他們,只好上車了
離家百來米時,我說“下車”
他看看環境不對,堅持將我送到
我沒想到年輕的他竟有這樣的細致和周到
我自視的心理常常很自卑
我甚至想,他到組織部的時間不長,大概還不知道我是哪個單位的何等樣兒的人物,所以客氣了
自此,我們也就相識了,我知道他是“小羅”
碰見了,他總是友善的笑一笑,潔白的牙齒像菊花的花瓣一樣有質感,這是他留給我的印象
如今,這印象已定格于我的心中,成了我追念他的影像
不知過了多少日子,搭車的情景又重復了一次
他分明是知道了我,可還是那樣的細致和周到
今年在樓梯上碰見過他幾次,依然是潔凈燦爛的笑容,手里拿著書本之類的,走路很快,還沒等你把他看清,就從身邊“跳”過去了
與他的交往也就限于這種狀況,沒來得及仔細看他,沒來得及好好讀他,更想不到他溫和、稚嫩的外表下,竟潛藏著舍己救人的勇氣和意志
我到他出事的地方——沙市觀音磯碼頭時,組織部里有七八個人站在上岸,他們的目光一致投向江中,江中有兩條小船,正在打撈
江風很大,船上的人十分吃力
而岸上的人經風一吹,頭發和衣服都往后擺,眼睛卻一致地盯著江面,每個人都好象要“撲”向江中似的,都急切地希望羅朋快回來
沙市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力也在其中
她的個子本來不大,此時更顯得單薄,臉上很疲倦,說話的聲音也很小
我到的時候,只見她坐在一輛摩托車上,身體前傾
她親切地招呼我,我暗暗地驚異她騎了摩托車來
后來自己站累了,才知道她是支撐不住了,拿摩托車當凳子坐的
就這樣,我們在這里守著,望著,發現了凝點,望遠鏡就在大家手里傳遞著,可是,結果一次一次地讓人失望
電視里已播了羅朋“出事”的消息,許多人知道后趕來江邊詢問
2日晚上7時許,區委書記幸正榮出差回來,也急忙趕來了
她一來,大家就圍了上去,想對她傾訴心中的焦慮與悲痛,但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
幸正榮問了問當時的情景,說羅朋“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要“盡全力找到他”
她還看望了羅朋的父母,勸他們節哀,保重身體
盡管此時的氣氛十分凝重,但我們看到的仍然是作為書記的幸正榮
幾天之后的追悼會上,我們再次看到的就不僅僅是“幸書記”了
當時,盡管她仍在努力地控制自己,但滿眼通紅,嘴唇翕動,眼淚像雨水一樣在臉上流淌
她同樣是一位母親
2日下午,報社、電臺、電視臺的記者都來了,我和新聞中心的同事們也忙了起來
我們要跟蹤拍攝搜尋的進程,要介紹情況,找人座談
隨著這些活動的展開,我對羅朋的認識漸漸清晰起來,他的精神、他的品質更使我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夏天在江邊戲水乘涼,是沙市的一道風景,觀音磯熱鬧尤盛
7月1日晚上,難得清閑的羅朋陪女友也來到這里,正準備享受這份閑適與快樂,沒想到風大浪急,有人滑入江中,連呼“救命”
羅朋急忙取下手表,蹬掉皮鞋,撲入江水,奮力游向落水人
這時,落水人越漂越遠,羅朋緊追不舍
岸上的人們也十分著急,當他們找來手電筒時,只見掙扎中的落水人緊緊箍著羅朋的脖子,一起沉入了江水
短短的10來分鐘,年輕的羅朋結束了他25歲的生命
當人們得知被救的是一個56歲的婦女的時候,感到十分惋惜,對羅朋也更充滿了敬意
我們找到羅朋后,塔橋社區4位70多歲的老姨媽專程到殯儀館給他敬香
面對羅朋的壯舉,我的良心一次次受到拷問
遇到同樣的情況,我能挺身而出嗎?面對生與死的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嗎?我不能回答自己
我只覺得羅朋有一顆純潔的、博愛的心,無論是生,還是死,都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桿,留下了一個范例
在這樣競爭激烈、利益驅動的社會里,他的生命似乎就是為凈化我們的心靈、喚醒我們的良知、增添我們的勇氣而存在
在尋找羅朋的三個日日夜夜里,我們在水上、堤上來回奔波,行程200余公里,焦慮與悲痛、汗水與淚水始終交織在一起
7月5日,是一個令人撕心裂肺的日子
當我們終于重見羅朋的時候,深刻地感受到了悲壯和慘烈
這天清晨,在離出事地點約5公里的沙市10碼頭,一個老船工在緊靠的兩船之間發現了他的遺體
在確認的過程中,除了上下身衣服的樣式、顏色,別在身后的一串鑰匙成為最有力的證據
他身穿長褲,腳上還穿著襪子,他救人是怎樣地義無反顧
他伏在水中,衣服、襪子緊緊地繃在身上,背部的上衣已經掛破,他的面部分明地寫著脖子被掐的痛苦
在場的人們不忍卒看,親人們捶胸頓足,號啕痛哭
記者們也幾次移開鏡頭,擦拭淚水
他的死慘烈、悲壯
在殯儀館里,羅朋的母親不顧一切地往里“沖”,她要看看自己的兒子,她唯一的孩子
然而,人們不得不違心地將他們母子“隔開”
好幾個婦女用力拉住這位母親,把她按在凳子上
“啊——啊——”她的哭聲是直著嗓子發出來的,像山洪,像霹靂,呼嘯而來,令在場的每個人都有一種被淹沒、被撕裂的感覺
面對一位母親的這樣的悲痛,沙市區長張依濤除了招呼醫護人員嚴陣以待,也只好默然無語
聞訊前來吊唁的人絡繹不絕,從市委、市政府領導到普通居民,從機關干部到親朋好友,花圈、花籃擺滿靈堂內外,淚眼與淚眼相對,悲痛與呼吸相隨
7月7日,是送別的日子
沿路萬余名群眾胸戴白花,手持橫幅,默然佇立
靈車所到之處,人流涌動,人們依依不舍
送葬的車隊好像在的悲痛的隧道里緩緩穿行
難忘的7天7夜過去了,好像做了一場噩夢
當我從疲憊中醒來、當生活還要延續的時候,我發現,羅朋沒有了,他真的離開了我們
9月中旬,湖北省委組織部下發通知,追認羅朋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慨然:天何蒼蒼,地何茫茫,天地之間謂之“空”的廣袤里,竟是吾祖磅礴的浩然之氣
我要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
凌霄,我仔細觀察過你頗有特色的外貌
木質藤本,古雅老干略呈灰白,蒼翠新枝向陽面色染紫紅,奇數羽狀復葉,對生有序
一般是7至9枚,最多11枚
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片,葉緣有規則鋸齒排列,葉面墨綠青氣浮浮,葉背淡綠翠氣溶溶
頂生聚傘花序,花開時呈漏斗狀鐘形,花萼筒鐘狀短而寬,五棱花,桔紅可愛,讓人過目難忘
宋朝蘇軾,在觀賞你后,激情賦寫《減字木蘭花·凌霄》一首:“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輕軟,雙鵲飛來爭噪晚
翠飐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詩人把你描述的這樣美,足見你給人的印象之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