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到白依山寨的第二個隆冬季節,我所任教的五年級班上,有個極為可愛的白依族小男孩
黝黑的方臉上,一雙深陷機靈的亮錚亮錚的葡萄眼珠,身體單薄卻顯得結實
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在山上攆山長大的人
才十三歲,據說已經和狗熊打過交道,還和大人們圍捕過麂子,打只松鼠、野雞、野兔什么的那是家常便飯
讓我們高興的是,這一條河里有無數精美的浪花
17、以后少惦記感同身受這回事,沒人理解,就自己理解自己,壓力大就去把所有事情努力做好
蔡公生于一八八二年,這一年,三十三歲的袁世凱受李鴻章委派到漢城“會辦朝鮮防務”
當蔡公還在蹣跚學步時,適值英年的袁世凱正在大清帝國的藩屬國朝鮮從容上演單刀赴會的好戲,之后又勒兵彈壓親日的開化黨,使中國在和日本對朝鮮半島控制權的爭奪中暫時占了上風
集果敢、強悍和機敏、狡黠于一身的袁世凱此后穩步高升,又經過宦海沉浮,終于在二十九年后謀得內閣總理大臣的大位,成為權傾一時的重量級人物——確切地說,是當時政壇上唯一可以穩定和左右政局的重量級人物
袁世凱無疑是個政治強人、軍事強人,有頭腦,有手段
只因他晚年稱帝就徹底否定其一生,甚至詆毀他的形象,對他是不公平的,那是簡單到庸俗的歷史觀
清末新政時,袁世凱廢科舉、辦新學、修鐵路、練新軍,著實做了不少實事
由他出任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是歷史和現實的選擇,如果革命派不檢討自身的薄弱而只一味指摘袁氏的權謀,那是嫉妒和懦弱的行為
南詔時強大的國力與對佛教的高度推崇,使得其藝術創造也浸透濃厚的佛教文化氣息,而其度與歷史的記載與認識也與佛教相符交融、彼此滲透
攤開長573厘米、寬30厘米的〈〈南詔中興圖傳〉〉,一種文化初創時期的雜合狀態和開疆拓土的傳奇色彩就會在高原山林中形成的富于極大創造力的寫意描繪中強烈地展現出來
在煌煌13段的中94個人物,在形態各異的場景里,分別上演了梵僧點化奇王細奴羅為南詔王、教化愚民、興中王羅盛等祭鐵柱、中興王舜化貞奉祭觀音等史實與傳奇相交匯的在大理地區廣為流傳的故事
與繪畫長卷相配合的文字長卷腳本,詳細陳說了圖卷上描繪的各個故事
〈〈南詔圖傳〉〉人物造型形象逼真,當時的社會形態與人們的精神面貌呼之欲出,達到了當時繪畫藝術的極高成就
這幅繪制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公元898年的大手筆之作,已成為今天我們的歷史佐證和無價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