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風景》提出問題后,是按照成長的軌跡來寫的
先寫小時候聽廣播里的外面世界,然后是上初中時候讀到了白居易和詩《輕肥》中的史實
提出“人食人”的歷史
這就使個人的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建構形成了現實與歷史的兩個世界的聯系,或者說,按語用學原理,是形成了兩個世界的語語體系
在提出這個史實之后,作者說這首詩引導他從書中尋找外面的世界
自然提到徐霞客,然后提到李白的《行路難》,再提到鄭板橋的歸隱思想,再提到柳宗元的《江雪》,再回到現實:“我中學時的一位老師,每逢暑假,總要背起簡單的行囊,到遠方去流浪,去壯游
”最后,提到卞之琳《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最后是七彩燕的一句“因為,美在遠方
”
告別喧囂的城市,遠離嘈雜的人群,我只想覓清靜、輕松的去處,以圖想思便思、想做便做的放縱自己
離家月余,奔波數日,孑身在無人與我相爭的環境中,卻始終沒有覓得那樣的去處,諾大的天地,諾大的森林怎就沒有我的立錐之地呢?我內心充滿著無限的孤獨和惆悵
四年的相戀時間,早已把咱們的情緒檢驗著安如磐石
這四年來,咱們從素未相會到旦夕相與,有過甘甜,有過憂傷,也有過沖動
你陪在我身邊的功夫,你即是我的十足;你不許陪在我身邊的功夫,十足都是你
遺失或人,最蹩腳的莫過于,他近在身旁,卻有如遠在天涯
...【觀賞全文】
“等候,是戀情的宿命
”這句話,是一位伙伴,談及她所體驗的戀情,所說的
原不愛好高跟鞋的她,不期而遇他之后,亦然墜入愛河里,穿上高跟鞋,背上品牌包包,灶間里簡直不見她的蹤跡
戀情就像慢跑,久了,自會累,風花雪月并不許持久
自小打小鬧,到結果的分別,她講訴的功夫,臉上有淚,有笑,有難過,但犯得著高興的是,在那一段有傷的情緒中,她變成了更好的本人
她說,人究竟要學會等候,等候屬于本人那一份細水長流
大概,沒有奢侈的衣著,卻有烽火香味的平常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