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子氣得渾身亂顫,把一雙了一半的趿拉兒場面抵住了下頷,下頷抖得似乎要落下來
三爺又道:"想開初你哭哭啼啼還家來,鬧著要分手,怪只怪我是個血氣丈夫,目睹你給他打成誰人格式,心有不忍,一拍胸脯子站出來說:‘好!我白老三窮雖窮,我家里短不了我妹子這一碗飯!’我只道爾等幼年夫婦,誰沒有個個性?大不了回岳家來個三年五載的,兩下里也就翻然悔悟了
我若領會爾等刻意是難解難分,我會幫著你辦分手么!分離人家夫婦,是絕子絕孫的事
我白老三是有兒子的人,我還巴望著她們養老呢!"穗子氣到了頂點,反倒放聲笑了起來道:"好,好,都是我的不是,爾等窮了,是我把爾等吃窮了
爾等虧了本,是我連累了爾等
爾等死了兒子,也是我害了爾等傷了陰騭!"四奶奶一把揪住了她兒子的衣領,把她兒子的頭去撞穗子,叫道:"赤口白舌的咒起兒童來了!就憑你這句話,我兒子死了,我就得找著你!"穗子趕快一閃身躲過了,抓住了四爺道:"四哥你瞧,你瞧──你──你倒是評評理看!"四爺道:"你別焦躁呀,有話好說,咱們從長規劃
三哥這都是為你安排──"穗子負氣撒開了手,一逕進里間去了
關注現實與沉醉歷史之爭
有人反對沉醉歷史,以此詬病目下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
我的想法是:我不反對關注現實;不關注現實的作家會失卻諸多的感悟
但反映現實的手段卻是多樣化的
即便狀寫一個歷史題材作品,你能說失卻對個人經驗的感悟、對現實的感悟,就能寫得很好嗎?——我的意思是說,其實歷史題材作品,也會自隱秘的角度向現實靠攏
而惟此,才可能寫好歷史題材作品
換一個方式講,僅僅寫歷史題材,未必就不可以做出成功的作品
荷馬史詩還是對過去時代的吟唱呢
而法國的尤瑟納爾,一生都在從事歷史題材創作
她同樣是一位大家
68、三年的感情當廢紙一樣燒掉,最后也只能說句我愛邇
/>“你怎么會做這種事呢?”透過虛掩的門隙,一大片光線斜撲在謝明半身,他垂下眼瞼,臉上是早已刻成的刀斧痕跡,半明半昧中紋絲不動
對面明白得很快,他的語氣虛弱中帶著冤屈:“她生孩子的時侯,我有任務,不在她身邊,孩子生出來了,是個畸形,……”任何解釋都已遲了
謝明的子彈沒有等他說完就射穿了他的心臟和身后的藥柜
這個地下組織悄無聲息地處理了叛徒,他們矢志要讓一個叫山本的日本人消失在戰前上海,盡心,盡性,盡力,使用一切辦法,掃除一切障礙
1928年,中國東北,少女辛夏躲在柵欄后面目送伊丹英彥徘徊在火車前面,只來得及看見伊丹倉促地回頭,轉眼之間火車已吐著白汽揚長而去
1931年,上海雨夜,湯伊玲微俯下頭,向司徒伸過手去,她俏麗的短發襯著格子短袖旗袍,露出一大段潔白修長的頸脖,屋里放著一張傷感的唱片:“我得不到你的愛情,就好象冬夜里沒有光明……”司徒立在桌邊,如癡如醉
在這一秒和下一秒之間,是什么將逼近,而什么將遠去,完全沒有人知道
“我將乘七日晚5點35分的車回滬,司徒
”接線小姐湯伊玲急急忙忙地跳上電車,她還穿著公司的白色襯衣和短裙,電車看起來開得很慢,窗外有模糊的身影和幌子,有人在齊聲高喊:“還我山河!”車窗前面,伊玲的臉一派寧靜,她的生活是電車上的這一部分,按部就班地接線,切線,約會,將來么……或許和司徒結婚,成家生子,洗菜做飯
她的臉生得那樣美,那樣精致,和司徒那樣般配
司徒,呵,他的世界和她的是重合的
與此同時,丁慧和謝明的車子正停在鐵路的另一邊,他們沿著階梯走上鐵道橋,從容地走向列車的出口
自從三年前伊丹離開,哥哥死去之后,少女辛夏的手不再用來梳辮子,她的手現在放在大衣口袋里,精確控制著手槍的扳機
她改名叫丁慧
丁慧走下階梯,而列車正呼嘯著進站
司徒站在窗口搜尋伊玲的身影,順手取下掛鉤上的衣服和皮包,——在焦急中他忘記了,他的衣服掛在右邊,而不是左邊
司徒跳下車
丁慧在人群里找尋一件衣服
伊玲握著那紙電報急急奔跑
而隱藏在不知何處的日本便衣,完全沒有人知道
槍聲轉瞬爆發,穿著特制衣服的司徒在混亂中被推上車,他剛叫得一聲“伊玲”,已經有槍聲循音而至,而貼著車窗倒下的是伊玲
謝明和丁慧不顧一切地從人群中碾過去,司徒絕望地號叫:“你們找錯人了!你們找錯了!放我下去!”司徒終于帶著一身本不屬于他的血污爬回到自己的住處
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職員司徒的過去種種,統統結束了
司徒有時侯看見伊玲還坐在墻壁面前看書,她低垂著頭,袍子妥貼地伏在身上,她在緩緩翻一本書,黑暗籠罩她的全身,仿如舊時
司徒從抽屜里拿出手槍來頂在太陽穴上
丁慧的槍法很準,司徒學得很快
“辛夏
”與伊丹英彥刻意的相逢,使得丁慧重新成為辛夏
在離散三年之后,在遠離東北的上海街頭,伊丹一聲極低的呼喚,仿佛夏日閣樓漸逼漸近的熱浪,向辛夏層層疊疊侵襲而來,那樣曖昧而迷離
辛夏現在的正式身份是瑪麗醫院的護士,依然倔強美麗,是伊丹1928年在東北所認識的辛夏
“那時侯,每天散步,聽講座,看書,在小館子里吃東西,想起來,真是快樂啊
”“每天一大早,起床以后就想著和講座的同學見面,聊天,好象聽講座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似的,現在不知道那些同學還……”帶著伊丹興致勃勃的回憶,丁慧在長巷中轉身上車,在后倒鏡里凝視了一會兒,然后對謝明說:“記住這個地址,17號,房東是個越南女人,沒有電話,我們可以安排一個自己人在這里
”“就這些?”丁慧不耐煩了:“你什么意思?”謝明無法說什么,當丁慧略帶嘲諷地問他“你那么有把握我會和他重敘舊情”時,他早已對丁慧說過,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他希望他們舊情復燃嗎?抑或,他能阻止他們舊情復燃么
伊丹現在是山本的親信,接替他的前任追查所有秘密組織的抗日行動,他的工作已經漸見成效,同時,他對辛夏的愛戀越來越深,三年前他只身離去,如今,他要求辛夏與他同歸東京:“我是想說,不管怎么樣,我忘不了從前的滿洲
我們……將來可以在一起
”聽得伊丹又要離去,辛夏趁他下樓的時侯背過身去,象三年前一樣無聲慟哭
直到丁慧偶然在街角咖啡廳撞見伊丹與司徒的會面
但丁慧仍然堅持:“他可以利用我,我們也可以利用他,看誰夠快,運氣夠好
”伊丹則向山本堅持:“我已經掌握了一部分這個組織的行動,我們可以趁著今晚的聚會把他們解決掉
”舞會上,伊丹與辛夏緊緊相擁,彼此那樣貪婪對方的體溫,不舍松開,但轉瞬間,他們又回到彼此原來的身份,伊丹低低地告訴她:“山本不會來了,他已經走了,安全回到東京了
”“謝明也不會來了,他已經死了
”“我們的行動成功了,你們的任務,完不成了
”丁慧在驚恐中后退,伊丹望著她,心如刀絞
誰也沒有看到,司徒什么時侯沖了進來,他先向伊丹開槍,當伊丹倒下,丁慧迎上來的時侯,他掉轉槍口,只用一槍,就結束了丁慧或者辛夏的生命
這個甚至連名字導演都沒有給他的小人物,他姓司徒或者東方都完全一樣,他就是張三,就是李四
他就是蕓蕓眾生中的一人,他本不屬于丁慧或者伊丹的世界
火車上偶然的一秒,擊碎了這個小資青年按部就班的生活,無論是伊丹的拷打或者丁慧的柔情,對他來說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物
當鏡頭中一次次出現司徒呆滯木訥,幾近白癡的神情時,任何人都不能再將與他與原來那個風度翩翩的青年聯系起來
誰有恩于誰,誰又負了誰,誰愛戀著誰,誰又背叛了誰
至此,所有任務都已完成,再沒有故事
或者說,所有任務都不曾完成
婁華這部《紫蝴蝶》很長,而且普遍被認為晦澀難解,沒有提示的倒敘、見縫插針的插敘,使得整個結構看起來凌亂無比
然而細細看來,這是只身不由己的紫蝴蝶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自主:司徒不用說了;伊丹因為父親在主戰派的壓力下自殺,一直處在痛苦和憂郁之中;丁慧困惑地反問“我們為什么要戰斗”……那許多事情都身不由人:辛夏與伊丹的分離;車站的驟起暴亂;丁慧謝明與伊丹的生死較量……最后的一段日軍侵華記錄片有許多人認為畫蛇添足,婁華自己也說是加強背景,在我看來,這一段更深地表達了身不由己的含義:丁慧困惑于“我們為什么要戰斗”,然而當你眼見同胞被焚燒、國土被踐踏,他們除了戰斗,還能有什么選擇呢?即使刺殺計劃多么愚蠢,對人性的背叛達到極點,那也只有,身不由己地去做,遑論是對是錯
??旋落傘上的花瓣
搖落裙上的花瓣
卻撣不去路上的花瓣
花雨點點的泥徑,自杏林中蜿蜒出一路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