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濤聲在暗夜中回響,雞足圣山,主峰西矗,尾掉東南,前伸三峰,后拖一嶺,形似雞足
其山幅域寬廣,奇山高峻,險峰簇生,
由史料看,罷兵后的劉錡鎮守荊南,雖然政治上處于不得志,但也是一個地方軍政大官,而其生活竟這般清淡(由“茅舍”“牽牛”“茅柴酒”“豆梅”可見),他為官的清廉可見一斑,一個人品行的質地也許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真實顯現
而后兩句無疑是英雄的最痛與最快意了
劉錡可貴的是意志受挫之后不消沉,不欺國欺民
不要抗金,我同樣可以為民辦事情,為國盡忠心啊
在以后任潭州知府六年時間內,“軍民安之”,治理水源,淤水造田,安置流民
錡命百姓堵塞江流,“斥膏腴田數千畝”,讓數千戶流民安居生產
地方官是百姓的父母,李冰父子因修都江堰而被人記住,劉錡的勤政愛民也不應該忘記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冬,金主亮調六十萬大軍,“自將南來,彌望數十里不斷如銀壁,內外大震
”“時宿將無在者”,朝庭慌急之中任劉錡為江、淮、浙制置使,節制各路軍馬
可謂“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劉錡不怨不恨,不氣不惱,積極布置軍馬,以64歲高齡擔負起救國圖存的重任,忠臣與英雄的風采不減當年
后來,終歸南宋抗金后援匱乏,兵勢漸衰,又慨嘆壯年荒廢,眼下只手回天無力,憂憤成疾
病倒在任上,“嘔血數升而卒”,一顆心終于碎了!我想象它是一股暗紅的噴井,不僅噴在南宋最后的幾頁史冊上,而且噴在大宋朝庭堂皇而神圣的臉上__ 一個臣子忠直的心一定要等到用鮮血來證明嗎?
二十二、可以逃避很多,命運除外
可以改變很多,緣分除外
可以放棄很多,記憶除外
可以忘記很多,你除外
位于秦州區北關的連騰霄宅院,建筑面積約11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
第2,4,6號院落,稱前院,中院,后院
全院東北南中軸線上由主北樓,東西廂房,過庭,中院東西廂房,前院虎座門,前院東西廂房,倒座等約30余間房屋組成
詩人王若冰先生在《古巷》一文寫道:“一片古舊屋舍,幾間朱紅柒門廳,正南正北簇擁一條碎石鋪底,乃是天水古宅的常見格局”.連騰霄整個建筑,一進三院,由三個四合院組成,建筑工藝雄偉深幽,結構嚴謹,雕刻線條流暢柔和,是連騰霄任職時候的官邸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理事王耀先生給予連騰霄宅院這樣的評價:“這是座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具有極強的建筑藝術價值和文物考古價值,它把科學,文化,民俗學的研究融為一體,是明清建筑藝術上的瑰寶
” 連騰霄,秦州人,曾任太學示,秦州知州
現居連家宅院曹氏后裔曹吉福先生存有一扁曰:特授秦州直隸州正堂加三級紀錄五次季
扁心‘鑒元’二字,落款是:太學生連騰霄立
右上方篆刻“清風水月”四字
整個扁額是我們今天考證連氏重要的物證
據《秦州直隸志》記載:“雍正年間,連騰霄在秦州做官,家道富蔗,興旺發達
但不到百年,不知何故,其家道日漸衰敗”,讓人不禁深深喟嘆!但從扁心‘鑒元’二字可以知曉連太學士為官時的清廉政績和勤政為民
元代以后,明朝社會穩定,欣欣向榮,想必公元300多年前的秦州,連氏做官時也會是國泰民安的喜色趨勢吧!歲月崢嶸,風雨滄桑,歷經幾百年,整個建筑已經顯得斑斑駁駁,色彩殆盡
院內一些設施已經殘損不全,但從一些屋脊檐柱上依稀可見那些浮雕鏤飾,精美圖案
據連家巷內的一些老人說,連騰霄屋宅的防震性亦極強,據說雍正13年與康熙年間,天水曾發生過兩次規模較大的地震,民間許多屋舍頃刻倒塌成為殘垣斷壁,可是連騰霄屋宅卻穩而不動,安然無恙,體現了當時科學而高超的建筑工藝水平
聽現今宅主曹吉福先生說,年幼時常聽祖輩告知院內曾有座大花園,占地近二畝,園內花品百種,竟相開放,姹紫嫣紅,花香溢滿了整個院落
正如清代詩人任承允詩中吟詠的一樣:“濃蔭蔽小院,群卉不崢嶸
階空疏雨滴,葉落秋風鳴”
可是古人詩意淋漓的美好意境只留于今人無限的遐想了! 時至今天,古巷深幽的北關連家巷內居住著近百戶人家,高樓林立,商鋪如云
夾雜期間的這座明清朝具有官宦之家的深宅大院雖然已經幾易其主風雨剝蝕,卻仍然顯得典雅,肅穆
令人欣慰的是,連騰霄宅院2003年被列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它像一位時光老人,見證著這座古城起起落落的發展史;又像是鉚在浩如蒼宇的秦州歷史上的明珠,永遠閃爍的古典,寶貴和璀璨的光芒!
要從街上出去,得過一座小橋
橋上閑散了三五個人,燕子在閑人的胸腹處飛來飛去,伸手便可捉到
然而沒人伸出那只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