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點好的,喝點好的,這是一個普通人對生活的小小奢望,對那些小嘍羅來說,在家里種田是實現不了這個愿望的,而山在哪里,就在地頭、莊后,抬頭就看見,走幾步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一旦橫在兩者間的道德與清名被丟棄一邊,造反就是這么一步之遙的事
李忠賣狗皮膏藥的生活,是被魯智深看不上眼的,自然不能與桃花山上“現放著許多金銀”的生活相比,后者是滋潤多了
也就是這些最樸素的要求,使民眾的力量集中起來,形成整體力量,單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民眾的集體力量是偉大的,智取生辰綱的七個人是無法與官府斗爭的,可一旦到了梁山泊,壯大的集體就做出了三敗高太尉的壯舉
農人來了,慰問來了
農人常在地中,莊稼像滿意了,才壯起來
我去過兩次荷葉坪
一次是去年九月里,另一次,是在整整兩個月前
因為陌生,所以一切想象都是合理而夸張的
我琢磨著這個地方可能是什么樣子,或者不是什么樣子
像一個小學生面對生字所表現的惶恐,我不知道我將與她獲得什么樣的溝通
反倒是去了之后,看到那明媚而自然的山山水水,我突然就覺著一切想法的多余
她就那么不動聲色地進入了我的記憶
一些秘密綿延傳遞,它們漸漸深入我的心底
但每一次回來之后,我總是重新恢復了臨去前的惶恐
因為一切似乎熟悉了,但一切仿佛都還再度陌生著
私下里與記憶的重逢,總是讓人既驚奇又感嘆
“我是去年4月28日第一次去荷葉坪的
當時的情形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我想它們是我此生中最隆重的記憶了
我記得,山上白雪茫茫
雪那么潔白,太陽光照在雪上,照在一大片一大片樹林子、困闊的高山草原上,銀光閃耀著,仿佛把心里潛伏好久的東西都照亮了
真有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
” 是這種一見之下的傾心使她義無返顧了
景區的運作很快就進入了實施階段
在2003年前半年所有的設施都是零狀態、所有外地人對景點都沒有任何印象的情況下,在不到20個月的時間里,通過在省城媒體的一系列包裝運作,荷葉坪似乎已有成為晉西北一顆旅游明珠的趨勢
而這一切,不能不說,與一個叫任琳的女性有關
一天一天,她爬山涉水,甚至一次次只身穿越林海,攀上峰頂尋找景點
在山上的危險不說,僅僅是無數次從省城到景區的旅途勞頓,已經無法言表
幾十年后,體驗多數的他還會回顧起解脫處子之身的誰人下晝,本人怎樣騎著單車洗浴在牛津的陽光里,猶如方才贏過一場什么競賽普遍欣喜,他說“1926年2月7日
這個日子將灼燒、刻印、銘刻在我的人生故事中
”
辦“九大碗”這風俗無疑是農耕時代的特殊產物,它反映了我們的祖先渴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社會理想
無論是哪一家有了事,不管是喜事還是喪事,也不管這家人有錢還是沒錢,鎮上的人們一律都要去幫忙,而且一幫就是好幾天,從最初的借桌椅板凳鍋碗瓢盆到最后歸還家具,有始有終,絕不讓主人家一家人勞累,頗有“擺起八仙桌,壘起七星灶”的架勢
去吃“九大碗”是要向主人家交錢的,你五十他一百,賬房先生戴著老花眼鏡,用毛筆在賬本上如實記下客人交的錢,到時分文不少的交給主人,主人抱著這本人情簿子,等別人家有事的時候再去還人家
客人交了錢吃起來心安理得,條件差的人家也可暫時借助大家的力量將家里的事辦好,體現了集體的溫暖,有點提前進入共產主義的味道
同時使鎮上的人建立一種千絲萬縷的經濟關系,永久牢固,和諧美滿
多少年來人們牢牢守著這種約定俗成的規矩,若有人收了別人的錢而不還,或是別人家有事而不去幫忙的話,是要被人背后議論的,背上一個不落教(不夠意思)的名聲,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我很佩服我們的祖輩們定下的這個規矩,既富有人情味,又有一定的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