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陳獨秀的了解很少,這位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的復雜人生,以及他對于社會的理想與實踐,不是我這樣的后生所能充分理喻的(也許這就是我一直沒去他墓地的原因),憑著完全是個人的一種直覺,我認為陳獨秀本質上更接近一介書生,而離成熟或世故的政治家尚有距離,他的理想和激情帶有強烈的人格個性色彩
而在一場大變革中,人性、個性與共性必不可少的消減和增長,時至今日我們也許看得更清楚些
到達通化的幾天里看了玉皇山,去了千葉湖,基礎上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
17、你的人生處處芳香,你的事業日益輝煌,你的容貌漸漸閃光,你的幸福地久天長
你的朋友多多益善,你的親人幸福安康,你的生日快樂相隨,你的笑容掛在臉龐
當勇武完成了它的使命,智慧的大門就會洞開
1981年,我進民航專科學校讀書,班級里的同學來自祖國各地,那個年代,吃飯是要憑糧票的
還記得糧票嗎?一張小小的紙,曾經讓無數人挨餓
我有一個同學來自福建,長得高大魁梧,家里還有一個正在長身體的弟弟,他的糧票也是很有限的,自然也是常常吃不飽
得知還有同學挨餓,是在一次班會課上,坐在前排的我回頭看了一眼他,他漲紅著臉低頭不語,我想,他很難過吧
我家有一個當兵幾十年的老爸,家里的糧票自然是剩余不少,周末回家后,我把家里的糧票“偷”出來,用左手(怕被認出字體)寫一封信,記得信很短,內容還真不記得了,附上糧票一起寄了出去
收到糧票后,記得班主任曾經在班會課上還查過,此事,自然是沒有人愿意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