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人生離合大概,此刻執手相看,昭質大概就泛舟江水,行車古道
有些分割,大概見面可待,有些分別,竟成分別
每部分都是相互的急遽過客,有些短如春花,久長些的也然而是多了幾程山川
結果的究竟,終不過南北貨色
前幾天我去看望了我的一位中學老師,一個在中學階段給過我許多幫助的老師
他退休不到兩年的工夫,就查出患有癌癥,已經發展到晚期,醫生說最多只有三個月的時間了
我見他的時候骨瘦如材,不成人樣了,腹部開始腫大,幾乎不能進食
老師心態很平和,他說誰都有這一天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老師遺憾的是年輕時日子不好過,現在好過了上天留給他的時間卻不多了
最后老師對我說要珍惜生命,愛護自己的身體,等到發現問題時已經晚了
老師的話我懂,可問題是我們有多少時間顧及自己呢?
軍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里,能忍就忍,小不忍則亂大謀
否則,一時沖動必將受到相應懲罰,甚至遺憾終生
一首名為《沖動的懲罰》的歌曲,短時期內就紅遍神州大地,或許在很大程度上,它迎合了人們的這種心理
然而,也有沖動得離奇而不受懲罰的典型事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介入朝鮮戰爭
此后,中美兩國的軍隊相互僵持,交戰雙方的距離越逼越近,陣地如牙齒般的絞合在一起,相距最近的僅有百米之遙
一位志愿軍戰士在日記中寫道,對面陣地上的人,眼睛是黃色還是藍色,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交戰初期,由于美軍火力遠遠超過志愿軍,中國志愿軍非常被動
對方可以在陣地上隨意活動,逍遙自在,而志愿軍戰士一露頭就換來一陣猛烈的炮火
為減少損失,中國志愿軍上級下達了極為嚴厲的軍令:任何人不得隨便開槍
軍中無戲言的規定,卻被一個名叫徐世禎的“魯莽戰士”給打破了
為了避免暴露目標,徐世禎脫下了上衣,用泥土涂滿面部和全身
一眼望去,哪里還有“人影”!隨后,他提著一支步槍,悄悄地潛入陣地前沿
他貓在一個距離對面陣地200米左右的臨時掩體中,一發現好機會就開槍,打一槍換一個位置,一天之內竟擊斃了7名美軍
這名志愿軍戰士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沖動之舉,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給處于被動局面的中國軍隊開辟出一種行之有效的戰法
1952年1月29日,中央軍委專門發出指示:對敵人陣地上的單個目標和小群目標,要組織特等射手展開狙擊作戰!指示發出后,“狙擊王”張姚芳登上了歷史舞臺
他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創下了朝鮮戰場狙擊射殺最高記錄
而他毫發未傷,全身而退
顯然,當時的交戰局面發生了180度的大轉折,志愿軍無論白天黑夜,頻頻出擊;美軍則被槍法極準的射擊手嚇得絕不敢輕舉妄動,人為控制的炮火威力大減
假如沒有徐世禎的“膽大妄為”,中國志愿軍奇跡的出現也許還要有更漫長的時間
古往今來,往往正是那些敢于打破常規的“沖動”者,成為了奇跡的創造者
對于這樣的人,理應嘉獎,怎能懲罰
“嘿嘿,拐子!那是逢蒙〔9〕老爺和旁人共同射死的
大概有你在前罷;但你倒說是你本人了,好不識羞!”
她找了個新的男伙伴,男孩對她很好很好,唯命是從,她的什么訴求她城市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