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哪怕這次爬在半山腰上真遇下暴雨,找不到地方躲雨,也要跟鐵了心似的,勇往直前,爬上小羊臺山山頂去
后來我才知道,那小生靈也恨那酒味,我呢又要好上這“杜康”,又要愛這小生靈,也確實矛盾
只好分而為之吧
一到正月,我的家鄉都要唱皮影戲,今年正好趕上正月初三在我們村子里唱皮影戲
我爸早早收拾好唱戲的家當,并要我去看他挑的皮影戲
我爸是皮影戲班的頭頭,也是挑皮影的,他能唱能挑,是我村皮影戲小劇團的主角
皮影戲是一種民間藝術,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年輕人很少看皮影戲了
皮影戲的觀眾也就越來越少,只有村子里的老人們還提個小凳相約為伴去看皮影戲
皮影劇團保存下來的也不多了,父親見我是個文化人,也為了保存民間藝術的需要,一定要我去
我吃完晚飯,穿上保暖衣服,也提了個小凳來到村委會大院,只見大院里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可一進門大多數年青人玩撲克牌,打麻將的,皮影戲臺前只坐了二三十個老人和小孩
我和老人們打過招呼便坐定,只見皮影戲臺也簡單,前面兩張桌子一支,支起一個透光的銀幕,里邊生一爐炭火,兩邊是文武長班,后排是唱的人,手里還提著鑼,拿著一些加當
父親坐在正中央,手忙腳亂的還準備晚上演出的皮影人物,他要把晚上出場的所有戲劇人物武裝起來,安好頭、手臂,然后掛在左右兩邊以備用
準備好后等鞭炮一響,就開戲了,晚上唱《包公回府》,我這個人愛看戲的后生見父親的一片苦心,就坐定認真的看、聽
只見皮影在銀幕上左右、上下飛舞,唱的和人物的動作極為協調一致,忽然聽見父親唱著包公中的唱詞,我高興的跳了起來,今晚好像聽到父親那威嚴慈祥的面容
父親從小酷愛唱戲,他從小就學戲,他唱的小生和凈,在村里乃至十里八鄉都是出了名的,那時村里有大戲秦腔劇團,父親是劇團團長,唱戲的人也有四五十個
后來由于時代的發展進步,現在的后生不愿加入劇團行列,培養出來的旦角都嫁出了村外,劇團缺少旦角,有些人年齡大了,劇團缺少人才而散了灘
皮影戲所需人員少,既使沒有女的,男的也能唱旦角,因皮影聽到的是聲音,看到的是皮影的一舉一動,看不見唱戲的人,因此唱戲的也成了幕后人
皮影里的人都是一肩多職,既能唱,又能敲鑼打鼓,皮影劇團就顯得精干高效,一班七八個人就可以組成一個皮影劇團
父親在劇團是響當當的主角,既要挑又要唱,還要聯系唱戲的主家
他三十來歲時就拜一位先逝者為師,學習挑皮影
他平時還剪幾個皮影,做個支架,在家里經常練習,我弟兄三個和母親成了他的觀眾,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辛勤努力下,他才成了皮影戲劇團的主角,挑起了保護皮影藝術的重任,他現在還帶幾個徒弟,以便把皮影這個中華民族的民族間藝術保存下來
逢年過節,村里村外凡需唱戲的,他從不推辭
因皮影戲代價小,人們樂于接受,一到正月,有人一家請唱的,有人幾家合起來請唱的,還有的以村組為單位請唱的,于是父親從正月初三開始走村串戶唱起來,一唱就是個把月,過了二月才能回到家
皮影戲劇團組織起來方便,一聯絡,七八個人挑起行李就出發
唱了戲發些茶葉、煙、酒、糖,有時還放些小錢
盡管給的錢不多,但他們這些人能找到一種樂趣,找到民間藝術的真諦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勞動,才將民間藝術的保存下來
我正還沉浸在父親從事皮影戲的回憶中,父親已唱完戲,走下臺來問我,唱的怎樣?比起城里的好不好?父親的問話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我說:“好,好,就是好,比城里的電影還好”
我挽起父親,和父親一起朝家里走去,我仿佛看到父親一下子高大了許多,也讓我尊敬了幾許
9、彼此相愛就是幸福
如此簡單,如此難
生活在鄉村的人不會寫詩,有詩也都寫在了土地里,那些柳樹,一個個拙厚樸實而又鮮活靈動,既不含色欲的妄想,也沒有欺世盜名的堂皇掩飾,栽樹就栽樹,修枝就修枝,取材就取材,一切都是自然平常
鄉村的房屋都是從土地挖出一锨土,抽出一桶水,和泥建成的,沒有所謂的標志性建筑,那佇立村頭的老柳樹就成了人們歸宿的象征,老遠的時候就指指點點:“看到那棵樹了嗎?那就是我們家
”樹老了,也就成了神,人們敬重它,纏上一塊紅布,搭起一座小廟,柳樹也就從原野開始向靈魂生長,誰不需要靈魂?哪怕只是一個孩子!孩子的靈魂是肆意的玩鬧,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自然中間,抓緊池塘邊一根柔柔的柳枝,蕩秋千般的晃來晃去,在人們的驚叫聲里,他“嗖”的一聲鉆進水里,水面激起一片混濁的浪花
鄉村的池塘總是混濁的,那些柳樹的影子也就成了黑白的水墨畫,鄉村的人也就不會寫出“曲江臨池柳”的嬌喘微微的句子,他們向往和土地融為一體,然后和所有土地上的靈魂融為一體,然后帶著信仰過日子
清明節的時候,我們去上學,上學的路上,把柳樹的枝條編織成一頂春天的帽圈,很是驕傲的帶在頭上,一邊走一邊唱:“清明不帶柳,死了變成老花狗
”哈哈,變成狗多難看,四條腿,還吃屎,清明節百鬼走動,插柳帶柳,像是獲得了觀世音蘸水柳枝的保護,來世還是會變成人形的,心安
以上就是關于靜靜運行著一元一分廣東紅中麻將跑得快上下分模式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