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謂的自我,所謂的感情潔癖,所謂的據理力爭,所謂的不能侵犯的小世界
是的,我保護好了以上這一切,但為什么分手以后我依然感覺那么失敗?《失戀33天》
記憶中印象更深刻的一件事,是去老舅家拜年
我倆的外公、外婆過世都早,他沒有見過他外公、外婆的面,我也沒有
他比我還強點,他有一個親舅
我的親舅在我還沒有出世時,就伸了腿子
阿媽這一房,是一個親戚都沒有了
好在嘎子的老舅沒有嫡親、叔伯之分,待我倆是一樣的親
尤其是舅媽、待我比待嘎子還好
有什么好吃的,給我大份,給嘎子小份
去屋場里串門子,也只帶我去
為這,姨媽很不樂意
背里咕喃,叔伯的倒比嫡親的親
嘎子一點都不往心里去,有旁支的表兄弟姐妹欺負我,他照樣小豹子一樣地沖上前,為我解恨報仇
仰望身旁觸手可及,比肩并立的巨大山體,頓悟大小二字的深刻含義
我們對視著,他仿佛在對我講述著人類歷史的源遠與悠久
自上而下望著他那高大的身軀,駐目的地方既有爛漫的山花,也有千奇百怪、丑俊不一的喬灌木,更有在崖縫中吸取他的營養而生長的殷殷小草
我不禁感嘆,感嘆他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懷
感嘆人類連忠言都難以置容的胸懷的狹小了
有人說喝酒得至天生,有人說喝酒得至后練,實際上是沒有絕對的定論
有人天生豪飲,特別是有的女君子,平日總不沾酒,一旦被好事者男人將了軍,或多或少一飲而盡,這時候,惹事者往往被人抬著出去
但后天練出來的人也不在少數,天生的不能喝酒,但隨著環境生活的變化而沾了酒,然后是循序漸進,得寸進尺,由少到多,最后成了酒中君子
我當屬于后一種,但還成不了酒中君子之列
由沾酒就醉到以酒解惑,這其中蘊涵了人生太多的難解方程,并不是我所能解讀透徹的
當然,喝酒而知酒味兒的人總顯淺薄,喝酒解天地的人才是賢者
人生凡飲各有所宜
唐代著名詞人皇甫嵩曾有過對醉酒的高論
凡是醉酒,都有與之相適應的做法
在花叢間醉酒,應該在白天,憑借日光可以發揮賞花作用;在雪天醉酒,應該在夜晚,會使意趣更加清幽;得意時醉酒應該歌唱,以喧泄胸中的中和之氣;離別前醉酒應該擊缽,以振奮其神情;在文人中醉酒應該謹慎節制,怕遭受輕侮;在才華出眾的人前醉酒應該調換酒杯,來助長熱烈的氣氛;在樓上醉酒應該選擇夏天,因為那兒清涼爽快;在水上醉酒應該選擇秋天,因為秋高氣爽,適合泛舟
這些都是審察其宜,考慮其景,與此相反的,就是失去喝酒情趣的人!如此,哪是醉酒,純粹是以酒當了七彩,把一個蒼茫人生涂抹成了一片亮麗!如我之輩,只能是心儀了
情感豈非也正是條看不見的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