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再次去蓮青山是2003年夏日里的事了
是三伏里最熱的日子,剛下了雨
這時的蓮青山所屬的黨山鄉已與東郭鄉合并了,目的是為了好開發蓮青山的這塊天然旅游資源
東郭鄉里的朋友邀請我和馬潤濤主編、彭延信先生、滕州日報的韓順韜弟一起去看看雨后的蓮青山
同行的還有滕州電視臺的李慶臺長
李慶臺長一行帶著任務去的,是拍蓮青山的專題片的,李慶來此很多次了,這次他當的向導
我們沿峽谷涉水而上
雨后的蓮青山,山清水新,脫盡了俗氣
谷里流水涓涓,清澈而甘冽;匝地的清蔭,撫摩著周身的燥氣,讓人生出遐意和清馨
前一次走的是一路平坦的、人們已經走出的山路,而這一次我們是尋路而行,在谷底,在山的最低處,我看到了很多的東西
以前走過的那條路盤在山腰,在向叢山峻嶺蜿蜒而去
那路是那樣的平整和通達,讓我生出憧憬和向往
我這才明白,人在坦途的時候是不會在意自己腳下的風景,只有到了最低谷時,才會感嘆以前腳步的幸福,才會珍惜已逝的光陰
不管是在羈旅鄉思中感觸功夫之變化,仍舊于故鄉人性中抄寫對人命之敬重,都離不開作者心地那根柔嫩的鄉土情弦
從開篇的《牛鈴叮當》至結果一篇《今又清朗》,每一字每一句,無不浸濕著作者旅居外鄉、襟懷故鄉的一顆小兒之心
故土動作一個意象,早已印在作者偶爾識的底層,變成他精力生擲中不行或缺的要害一角
故土湘陰的山山川水、得意物事早已銘記在李清朗的思維深處,變成他人命的一局部,流動在他身材的每一個毛孔、每一處血液中,流于車尾,行于紙上,便化為不竭的創造來源
那次回家后,我說給母親聽,母親嘆氣說,二妗子的生活不易
原來,從朝鮮戰場上復員回來的二舅,因為在戰斗中身體多處受傷,一直不能做重活,農活更干不了,組織上照顧他,讓他到縣委收發室當收發員,工資微薄,又不能回家,家里一切重活累活都是二妗子和表哥去做,隊里工分又低,生活上十分困難
不了解情況的我只知道亂說一氣,哪里知道二妗子心里的艱辛?
晚安,冬天的風,星星在風中,親愛的朋友在星星中
對于千牛的瘋人們有很多說法